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收费员缘何成为大学生的“香饽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2日20:00 光明网
谢涛

  一个高速公路收费员,无需多少文化素质,也无需多少专业技巧,只要每天守着车来车往,干着简单而无趣的工作罢了。如今,这么一个很不起眼的岗位却成了大学生们热得发烫的“香饽饽”。据报道,浙江某高速公路欲招聘147名高中学历的收费员,却引来了720名大学生竞相争夺,其激烈程度直逼公务员招考。(7月14日,《中国青年报》)

  不是说大学生不能从事高速公路收费员,可是,如此众多的大学生们将它作为“救

命稻草”一般来争夺,其背后的隐忧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是“人才过剩”还是“学历过剩”?有人曾针对现在高学历者就业难发出感叹:“博士满走廊,硕士满礼堂,学士满操场,人才已经超过社会需要,大大过剩了,都是扩招惹得祸。”笔者虽然也对教育产业化引发的高校大扩招颇有怀疑,但是对于这种将人才等同于高学历的观点同样不敢苟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高学历一直都是普通大众的奢求,高中生、中专生、大学生、研究生,这样的学历阶梯在人们心中等同于人才、精英的成长之路,与此同时,我们的人才培育机制基本上也和学校教育的学历体系相契合。应该说,这样的人才培育机制的形成是有其历史和社会背景的。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人才的界定也由过去单纯的学历标准扩大到能力、道德、专业、学历等各个方面。可是,我国的人才培育机制却没有因势而变,从旧的学校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由此产生的大批高学历者并不是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高学历者就业难的实质在于“学历过剩”,而不是“人才过剩”。

  是“普通劳动者”还是“社会精英”?大学生们或许都有那么一点精英自负,可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式面前,很多人都将这种意识埋藏于心底,去应聘普通的劳动岗位。现在的问题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却并未有相应的角色转换,仍旧习惯在以一种过去培养“精英”的模式培养先进的普通劳动者:太多艰深空泛的理论课程设置、几乎没有实践机会的空对空传授、对社会生存技能的有意识回避,等等。如果这样的教育模式不改变,关于大学生“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定位恐怕永远是个尴尬的“伪命题”。

  是“惟功利化”还是“学以致用”?大学生们争相应聘高速公路收费员,除了是“学历过剩”和“身份模糊”下的无奈选择以外,另外一个重要促因便是其求职观念上的“惟功利化”。读书并非是要不计成本,通过读书获取一份较为体面、收入较好的工作本无可厚非,但是,现在的大学生们在求职时却“惟功利化”,完全忽略了读书“学以致用”的本质。例如,高速公路收费员的稳定、高薪和福利便是很多大学生们放弃四年苦读的专业转而投考的惟一诱惑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