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医事》是本“和事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3日00:30 红网

  和事佬,大家见怪不怪了。和事书,诸位也许第一次听闻。《医事》就是一本和事书,作者讴歌勉为其难被我推选为2006年度医事界最高明的和事佬。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教育强烈不满,发明了“学阀”一词。当下,病人对医生的强烈不满,于是用“医阀”来形容眼中的医生和医院。“医阀”冷酷无情,拿学问做交易,只顾开刀动手术,各自为政地割肾切肝,还要索取红包。矛盾就这样被激发。

  讴歌在一片声讨中站出来了,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他并指出,中国医疗的当务之急在于医疗模式的转变,从“以医院为中心”转到“以病人为中心”,从单一的“生物学”模式转向“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模式。果能如此,中国医疗界就会重现“人道主义”光芒,四季常青。中国医疗也会走向有序和节约资源的良性发展之路。

  自古以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中医非常注重“神交”。扁鹊主张“望、闻、问、切”的立体沟通主张,全方位与病人交流,“温情”来得快也存得久。让人怀念的农村赤脚医生,哪怕风吹雨打,照样穿街走向,深入家庭,给有需要的人治病。中国病人历来是被宠坏了。

  古老的中医学主张均衡调理,全面把握,不急不燥;坚决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腿,牙痛医牙”,这种孤立的医治方法一定违背哲学联系观点,这样的医生很愚蠢。

  可是当西医来到中国,中医的生存空间开始萎缩,中医开始西医化、科学化、现代化,失去了独立的生存条件。“头痛砍头,脚痛剁腿,牙痛拔牙”都成为精确的西方医术,“温情”也随之渐行渐远。这符合西方普遍后工业时代“精确、标准化”精神。

  做人不能无耻到只听一面之辞的地步——讴歌又反过来痛斥医疗制度、医生教育制度、媒体环境、病人的无理取闹等客观因素给医生带来的种种桎梏和误会。也就是说,病人权利丧失,相互信息不对称,及病人与医生相比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是宏观条件决定的,而不是某个医生。医生也是人,我们不能以神的标准来要求他们,更何况“做了人不能做的事”而成了神的医生也大有人在,就在作者身边就有很多。

  革命时期,我们用嘹亮的歌喉喊出了“理解万岁”的口号。病人和医生都应该变聪明,学习彼此的领域及弱点,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改变现状。尤其病人更应该放聪明点,不要“无辜”地被动,要主动出击,去撩起医生的“温情”。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赚大钱的本钱。正如《医事》比喻那样,健康是“1”,其他是“0”,其他包括物质、名利、爱情等,没有“1”的“0”再多也是空篮打水——一场空。因而,我相信众专家一致推崇的书一定有很多读者关注。

  以上种种的出发点当然很好,但是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分析,作者的叙事方法很理想化。梅西在《文学简史》中说道,谁都喜欢故事,专注于评论和叙事,是件枯燥也是困难的事。因而,讴歌是一位高超的故事高手,旁征博引,借助电影、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来“说事”,理想注意色彩自然很浓,很重。

  不管怎样,对于一个关心大众健康的人,一个呼吁病人和医生主动沟通的书《医事》,你我他都没有拒绝的理由。

稿源:红网 作者:曾国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