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陈水扁女婿再获保释(详细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3日05:39 环球时报

  7月20日下午4时,台北地方法院开庭,就是否再度收押赵建铭、苏德建和游世一等人进行重审,引起岛内外的高度关切。

  赵建铭又逃一劫

  据台湾东森电视台报道,在台北地方法院7月10日同意赵建铭保释出狱引发岛内强烈

反响后,台北地检署14日向台湾“高等法院”提出抗诉,要求台北地方法院就赵建铭是否适合保释重新进行裁定。17日,台湾“高等法院”认为,赵建铭有逃亡之嫌,且赵建铭等三人犯罪所得达1亿元(4元新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下同)以上,符合重罪羁押条件,保释金额裁量标准偏低,撤销原裁定,责令台北地方法院20日就此进行重新审理。20日下午3时50分左右,赵建铭在7名“黑衣人”的护卫下出现在台北地方法院。更让现场媒体惊讶的是,目前仍在坐月子的陈水扁女儿陈幸妤,也在律师顾立雄的陪伴下步入法院。

  法庭上,控辩双方就赵建铭有没有逃亡或串供可能性、台开内线交易案1亿元获利金额如何计算等议题展开激烈辩论,双方一度出现局面失控对骂情形。对于审判长在庭讯中询问三名被告尚有多少财产,赵建铭表示目前月收入十余万元,只拥有一笔不动产与二百多万元的存款,引起在场的人当堂大笑。

  下午5时许,台北地方法院首先重新裁定台开案涉嫌人游世一须追加1.1亿元保释金,包括原先交纳的1000万元,合计1.2亿元;苏德建追加3500万元,包括原交保金500万元合计4000万元,准予两人继续保释。由于检方认为赵建铭态度恶劣坚持要求继续收押,加上游世一、苏德建律师认为交保金额不合情理,控辩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法院不得不在傍晚6时宣布休庭1小时。

  7时20分,台北地方法院作出判决,赵建铭以1700万元保释,家属只要再筹措700万元即可;游世一及苏德建不再追加保释金,两人可以直接离开法院。由于赵建铭获得保释出狱时曾引发媒体骚乱,为避免类似情形出现,台北地方法院此次还特别加派了警力以维持现场秩序。

  陈幸妤“决心救夫”

  事实上,围绕着赵建铭的“保卫战”早已展开。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陈幸妤19日通过律师发表书面声明表示,当初打算去日本的行程和机票是她自己决定的,与赵建铭无关。今年5月期间,礼券案闹得沸沸扬扬,外界对母亲吴淑珍的影射使她感到烦躁,因此决定要赵建铭订机票去日本散心,“绝对不是要逃亡”。

  除了澄清“逃亡传说”,律师还就赵建铭保释当晚“不低头”的形象作出说明,以消除外界对赵建铭的“不良看法”。律师陈峰富表示,赵建铭平常走路头抬得高高的,外界都以为他嚣张,其实不然。赵建铭的颈椎有问题,患有紧张性头痛症,必须仰着脖子才不会痛。不过,民进党人士对这种解释却不能接受。“立委”黄伟哲嘲讽道,赵建铭身为骨科医师,还是赶快把自己的毛病治好,否则病人恐怕会失去信心。更有医生表示,从医20多年从来没听说过这种情况,这可能是他骨子里“骄傲特质”所显示出来的一种行为。

  除了积极说明问题,赵建铭律师团还不断打出悲情牌,希望争取同情。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赵建铭律师顾立雄表示,台湾“高等法院”驳回保释裁定后,赵建铭非常担心会再被法院关押起来,心情很忧郁,频频打电话给律师讨论案情,并询问“我会不会被关?”据称,由于担心再回去看守所,赵建铭这阵子根本没食欲,饭吃不下只能喝汤,不但消瘦许多,身体似乎也不好,甚至有轻度抑郁症。

  而据台湾媒体报道,陈水扁虽然在会见绿营人士时再三强调他尊重司法,女婿涉案“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但私下却表示,他最近仔细研究证券交易法、内线交易个案,发现有史以来,内线交易几乎没有一起仅仅因为涉嫌案件就收押,而且求刑这么重的案例!他对赵建铭官司“很有意见”。

  而赵建铭涉嫌弊案也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切。最新一期美国《时代》杂志亚洲版在内页中刊登赵建铭遭到起诉的新闻,而且在新闻重要性顺序上超过了车臣叛军领袖巴萨耶夫被击毙的消息,显然台湾“第一女婿”涉案起诉,“全球都很关心”。

  岛内舆论哗然

  对于赵建铭再度被保释,国民党“立法院”党团在第一时间回应称,台北地方法院与赵建铭又演了一出“捉放曹”,是台湾司法乃至台湾民主的悲哀。国民党为此感到耻辱。部分亲民党“立委”则表示,陈水扁一提女婿冤枉,赵建铭就可以再度轻易保释,可见司法机关是唯扁是从的“应声虫”。亲民党将发动民众赴法院示威,抗议司法机关裁定不公。

  有民进党“立委”私下表示,赵建铭前次保释是在陈水扁及民进党“伤口上撒盐”,二度保释无疑是对陈水扁及民进党“行凌迟大刑”。

  《联合报》报道,嘉义县县长陈明文表示,赵建铭的言行重创民进党形象,陈水扁应好好教训赵建铭,当面给他几记耳光。《中时电子报》评论指出,嚣张不是一个人造成,一个人是嚣张不起来的。赵建铭获保释再次侮辱了司法公正,更将台湾社会的特权概念发挥到极致!面对这样的社会风气,所有人都应深刻自省。▲

本报特约记者 匡吉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