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医疗器械限价令为何难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3日06:10 大洋网-广州日报

  

医疗器械限价令为何难产
文/记者黎蘅、邱瑞贤

  进口价不到6000元的单腔心脏起搏器,进入医院后的价格变成了1.9万元;一个在美国市场卖200美元的普通心血管支架、导管,经过层层加价,在中国医院的售价高达1万多元,价差达7倍……长期以来,人们的关注点都集中在我国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上,但却不知道其实医疗器械领域的价格“水分”更多。

  发改委:

  该方案何时正式出台尚未确定

  近日,国家发改委在网上向外公布了《关于加强植(介)入类医疗器械价格监测和管理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据悉,这是发改委继多次降低药品价格之后,为国家对部分医疗器械价格进行干预作准备。《征求意见稿》将植(介)入类医疗器械从50元以下到6000元以上划分成了7档价格区间,其中6000元以上的流通环节最高流通差价率为25%,同时还要求公立医院向患者出售6000元以上植入器械时,加价不得超过300元。

  本来,这一规定对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然而,记者在连日来的采访中了解到,这一“医疗器械限价”的相关政策却未能按原计划“出炉”。有行内人士分析,方案牵涉利益主体众多,除了医疗器械生产商和经销商外,更触动了医院的利益,因此各利益主体仍在与国家主管部门进行“讨价还价”。就此,国家发改委的有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该方案何时正式出台尚未确定。

  案例:

  同款心脏支架美国与中国价格相差好几倍

  今年70岁的刘老伯最近因为冠状动脉堵塞在某医院接受了心脏支架植入手术。术后,老刘支付了近20万元的医疗费,其中放置在血管里的支架每个价格高达1万余元。手术半年后,老刘到美国探亲,碰到了同样刚接受完心脏支架植入手术的亲家,闲聊中发现,老刘在中国用的是和亲家一模一样的心脏支架,可在美国,这款支架每个只需200多美元。

  行内人士透露:

  回扣作怪,导致质次价高医疗器械“挤”进医院

  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分析,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年销售总额以每年9%左右的速度增长,2004年为548亿元,2005年更达到了600亿元。面对医疗器械市场诱人的利润,各路商家都绞尽脑汁力求在这块“大蛋糕”上多分一口。有从事了多年医疗器械代理工作的行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很多质量并不怎么样,而且价格贵得出奇的医疗器械,偏偏在医院里所占的市场份额最大,“当中很大程度上就是‘回扣’在作怪。”

  广州一家三甲医院从事过行政管理的人员告诉记者,医院器械发票上的价格实际上不是真正的“进货价”,医院付给销售商的钱并非账面上的这个数字,而可能是打了折扣的。

  一位从事过心脏介入手术器械销售的行内人士曾给记者看过一份他给某医院供货的价格明细表,一套国产的普通支架,出厂价为数千元,经销商却以加倍的高价卖给医院,医院再加价15%后卖给患者,此时的价格已经比出厂价翻了几个“跟头”。“为了让自己的产品更具‘竞争力’,按照行规,经销商私下必须按医院发票上进价10%~15%的比例付给医生回扣。”他解释说。

  调查:

  流通环节太多致层层加价,外国企业进行价格垄断

  根据中国价格协会所做的调查显示,目前植(介)入类医疗器械价格虚高的原因,一是流通环节过多,造成层层加价。如某企业2004年生产经销的单腔心脏起搏器每台平均进口价5800多元,给一级代理商时价格涨到8900多元,而代理商给医院的价格上涨到19000元。从进口到一级代理商价差3100元,成本利润率53%。而从一级代理商到医院价差10000元,成本利润率高达112%。而调查组通过对4类植(介)入类医疗器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更发现,2005年上半年,心脏起搏器零售价是出厂(或口岸)价的3.23倍,导管2.65倍,支架2.28倍,髋关节3.49倍。

  二是技术垄断。植(介)入类医疗器械技术标准要求很高,目前国内市场以进口为主,外资企业市场垄断的结果就是价格垄断。很多进口的医疗器械在国内的价格比在国外高得多。

  三是不规范的商业行为。各级代理商获取的高额利润,有相当部分用于不正当的“回扣”和“促销”。

  医院管理者:

  方案虽好但并不能堵住医疗器械定价的源头,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

  有医院管理人士认为,此方案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这是因为这个方案只从利益链条的后半部分流通环节着手,而没有抓住厂家的生产定价源头。如果经销商本身给医院的进价就是有“水分”的,仅仅限制医院的“加价”,所起的作用不大。

  他提出,可以考虑通过引入审计部门来进行监督,对这些医疗器械厂家或经销商进行严格核算和财务监督。“这些‘回扣’一定是有出处的,在各个公司一定要‘入账’,可以通过核查的方式来监督其去向。”同时,还应该完善举报机制,并防止地方物价、药品监督部门对高利润企业的“地方保护主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