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县:观念一新面貌更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3日07:42 大河网-河南日报

  13年前综合经济实力全省倒数第一,而今已升至中游;人均GDP达9000多元,在信阳市8县中居第一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已达到2905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5元;偏远的山区县城已成为国家卫生县城,还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7月中旬,记者到新县采访。这个国家级的贫困县让记者感受到了一连串的“没想到”。

  新县为何发展这么快?县委书记詹玉峰说,最关键的是观念的创新,观念一新面貌新。

  一

  新县人观念的变化,首先体现在对老区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上。

  新县是当年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的所在地,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红色老区”成为新县的一种宝贵资源。过去,新县人习惯于依靠这种政治优势吃外援。如今,新县人已不再一味地躺在老区的功劳簿上“等、靠、要”,而是在争取外援的同时,更注重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弘扬红色老区艰苦创业的精神内涵。县里明确提出“逢先必争、逢一必夺”的口号,全县人民自力更生,奋力拼搏,城乡面貌一年一变:县域经济实力从1992年的全省第118位上升到目前的第51位,尤其是近3年来平均每年上升10个位次,2005年更是一年上升了15个位次;2004年以来,一口气夺得“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等8个国家级荣誉称号。

  二

  观念的变化,更直接地体现在发展旅游方面。

  新县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曾走出了李德生、许世友、郑维山等43名将军。这里有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许世友将军故里、郑维山将军故里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9处,革命遗迹遗址达300多处。

  如此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过去却由于宣传不够,长期没有被充分利用。2003年时,全县仅接待游客13万人次。近几年,该县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并在上海、郑州、武汉等地积极开展推介活动,广泛宣传新县的红色旅游资源,旅游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5年接待游客80.3万人次,门票收入535万元,实现相关收入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8%、228%、126%。

  今年前5个月,全县已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实现相关收入近亿元。仅“五一”期间,就接待游客13万人次,上海、武汉、郑州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7天时间,新县人就赚了3000多万元!”县旅游局局长陈秀焰“得意”地说。

  三

  观念的变化,还体现在对绿色资源的利用上。

  新县的山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7.8%,森林覆盖率高达71%。

  过去,不少人都是靠卖林木赚钱,火车站货运场每天都有1000多立方米的木材外运。

  从2000年开始,新县开始全面实施禁伐,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如今,全县已发展银杏3万亩、茶叶7.5万亩、油茶8万亩、杉树30万亩、板栗32.5万亩。2005年,全县林果业产值达到7.1亿元,占信阳市的三分之一,在全省各县(市)中居第二位,农民纯收入的43%来自林果业。

  生态环境的改善又为发展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如今,“看生态,吃野菜”已成为新县发展生态旅游打出的又一招牌,200多家农家餐馆经营红红火火。今年以来,新县的生态旅游已呈迅猛发展之势,收入几与红色旅游相抗衡。

  四

  观念的变化,还体现在对外开放方面。

  新县人均不足0.5亩耕地,发展劳务经济是大势所趋。新县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尝试发展涉外劳务经济,近几年来不断扩大规模,至今已先后向国外派出劳务人员10000多人次。目前,新县每年向国外输出人员稳定在1500人以上,常年在国外务工人员3500多人,这些劳务人员年创外汇3000万美元。这一数字相当于全县每人年增收800元。

  在大胆地走出去的同时,新县人还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请进来”,近5年共引进县外项目60个,到位资金1.8亿元,建成了一大批外资项目;吸引、鼓励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办企业15家,投资额超过5000万元。②6

  □本报记者张凯尹红杰曾昭阳

  本报通讯员胡光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