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田青来宁讲“保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3日08:43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 如果说易中天的演讲属于老少咸宜,李银河的演讲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那么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田青和观众的交流则更多地赢得了中老年人的“欢心”。由江苏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七夕·东方情人节”节庆系列活动之一,田青昨日下午在新街口国际影城作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的精彩讲座。

  中国传统节日濒临灭绝

  “前不久,国务院颁布了我们中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108项,这当中就有中国七夕这个传统节日。我们知道,凡是提到保护,其实都是弱者,因为强者不需要保护。今天我们传统节日已经和其他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濒临灭绝。”田青一上来就说了这么一段话,让听者无不动容。“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年轻人过得津津有味,但是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内涵已经被我们剥离掉,最后只剩下吃。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元宵,除了吃,其他的东西被我们忘却,甚至被我们用法律的形式忘却掉。比如北京市12年前禁止放鞭炮,理由是噪音污染,还会把孩子眼睛崩瞎。这让我想起曹操下的禁酒令。酒和误国没有必然的联系。放鞭炮和孩子的眼睛崩瞎同样没有必然联系。”

  有观众提出,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节日应该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并且愤愤不平地表示,端午节就被韩国人“抢走”了。田青纠正了观众对“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的误解,“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跟中国的端午节其实是两个概念。另外,‘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并没有排他性。就像我们的新疆木卡姆,‘申遗’成功之前已经有3个国家申报过了。”至于中国目前的传统节日不需要“申遗”,田青表示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说法。“不过现在的‘申遗’热我是很赞成的,这是好事,最少能让人们去认识和关注。”

  文化的自卑感困扰着文化界

  不仅是中国传统节日面临困境,中国的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遇到了同样的状况。田青说,中国历史文化悠久,但如今的中国人一方面为悠久的文化自豪,一方面却又自卑,这种文化的自卑感困扰着整个文化界。“山西有个农家妇女,剪纸剪得非常漂亮,到法国去可以卖500欧元一张,欧洲人都排队买,认为那是价值很高的艺术品。但你到那个妇女家里去看看,挂的全是港台明星的照片。家里人认为那才是时尚的,剪纸是很土的。”田青打了个比方,我们现在社会,就像一个飞速前进的列车,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一张白纸,它飘在车窗旁边,只要车窗一打开,“唰”一下,我们就再也找不到了,“就像一个拼命奔跑的人,为了物质进步,我们踉踉跄跄,慌不择路,一边跑,一边丢东西,不但把爷爷奶奶偷偷塞到我们贴身口袋里的祖传宝贝都丢掉了,最后还可能赤身裸体。”

  保护文化遗产,关键是意识

  有观众也提出,目前正在流行起来的“汉服复兴运动”,可以算做保护意识的觉醒。对此,田青说:“服装只是个形式,那些宽袍大袖太戏剧化了,穿起来也不方便。可以把这种行为看成一种符号性、宣言性的行为。”田青说,“保护文化遗产,关键是意识。首先教科书要改,起码各地应该有自己的乡土教材。像七夕是全国都知道的,还有些地域性文化也要保护。泉州的音乐课上就增加了南音,做得非常好。还有媒体的关注也非常重要。世界杯期间,3亿人熬夜看球,有的媒体喊出的口号是‘不看球就不算男人’,我就没看,我老婆也没有因此跟我离婚啊!媒体的正确引导万万不可少啊!”

  南京日报记者邢虹实习生卢冬(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