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帝国商行往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3日10:00 大洋网-广州日报

  

帝国商行往事
自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起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广州十三行运转了156年。十三行“一口通商”,垄断中国对外贸易85年,上承唐宗市舶、下启五口开放,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了特别而重要的角色。

  约1745年的中国瓷碟,绘有琶洲塔与来往贸易的码德拉斯港及狮子国徵标;风靡一时的外销画,将十三行万国旗飘的景观传遍全球。

  200多年过去了,瑞典人至今不忘“哥德堡号”商船三次远航中国的十三行时期。几天前,复制的“哥德堡号”沿当年海上丝绸之路驶入广州,重新激荡了历史的波澜,曾经兴衰和浮沉的十三行历史,再次引起了热爱广州历史的人们的关注。此时间,大批有关十三行史实的书籍陆续出版,形成新的出版热潮,本版选辑节录其中部分,以飨读者。

  紫线保护十三行

  打开广州地图,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实在不多了;很难找到一块面积较大、四至方正,历史风貌尚未被大肆破坏的历史地段。曾为古老城墙包围的城区,几乎全部插建大型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很有特色的历史名街被拦腰砍断;有些风格统一的历史牌坊已不复存在。相比之下,十三行路以北、桨栏路以南、人民路以西、康王路以东,建于清末民初的十三行街区还是比较幸运的,多少还显现一些古风风貌。十三行路以南的文化公园本来是保留有十三夷馆遗址的一片公园用地,只因近几年的投机性突击开发,也遭到不可挽回的破坏。

  十三行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出现的、半官半商性质的、国家级的对外贸易组织。它预示着国际资本主义经济贸易将越来越深刻地影响闭关锁国的封建主义经济模式。存活了近160年的十三行记载了一个特殊的文化制度和特殊的战争背景,构筑了一个对国内政治有重大影响的经济特区和对世界文明有贡献的国际舞台,在迎接中国近代社会的体制演变中,无疑具有某种划时代的作用。

  十三行时期所形成的城市街区、码头、仓库、商馆、驿站、洋行、公行、园林、寺庙、会馆、工场、税口、炮台、村镇……曾是中国“第一商埠”所在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经济“增长极”,对此后长期的城市建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十三行夷馆是中国内地最早引进西方建筑文化的极少数实例之一。十三行路南北的街巷、文化遗址、文物建筑、水体和绿地,可以统称为十三行历史地段,或十三行历史文化街区。其街巷基本上是在被鸦片战争大火焚毁后的废墟上兴建而成的商铺屋或骑楼街,传承了十三行时期的建筑文脉,富含十三行历史文化信息,见证了广州100多年的近代历史。该地段的近代建设活动是在中国封建王朝严酷的营造等级制度下,不可能出现的中西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第一个高潮。西堤是十三行历史地段的外延,具有不少近代大型的公共建筑和纪念性构筑物。现文化公园是一些不恰当建筑挤占历史文化遗址地带后残余的一块土地。十三行历史地段经历了火烧连营、飞机轰炸、大拆大建的百年沧桑,才形成如今这般模样。

  十三行历史文化街区完全符合划定城市紫线的标准。这儿有历史(文物)建筑、构筑物及其风貌环境所组成的核心地段,有为确保该地段的风貌特色完整性而必须进行建设控制的地段。虽然这里被正式命名的文物建筑只有西堤的两栋近代建筑和一座体量太小的纪念碑,但不能否定其他历史建筑遗存就不具备文物价值。现在暂时不为文物,不见得不久的将来就不是文物。因为文物保护是动态的。如《上海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优秀建筑保护条例》已把时间跨度的下限拉近了30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通过的《威尼斯宪章》,早就扩大了文物古迹的概念:文物古迹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够从中找出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文物古迹保护包括一定规模的环境保护,不能与其所见证的历史和其产生的环境分离”。十三行历史街区及其相关历史地段,既是千年商都——广州商埠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开展涉外商贸旅游难得的文化资源与代表性的景观环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