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州城历史繁荣的源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3日10:01 大洋网-广州日报

  1816年,随阿美士德使团来华的随团医生麦克劳得曾描述:“广州是中国最有趣的城市,论城的规模,它最大,论财富也可能最多。在广州,你可以看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可以观察到他们因与欧洲通商贸易而渐习欧风……”

  广州明代西城墙连接清代西翼墙,北起越秀山,南到珠江,两墙以西是西关。西关多河湖水系,街巷稀少,并不是理想的建城之地,明代只有“十八甫”街圩。清代十三行时

期,西关聚集有众多纺织工场以及工商富人2500多家,每家雇手工业工人20多人(尚钺《中国历史纲要》)。纺织业的兴旺带动了印染、制衣、鞋帽、织袜、绒线等相关产业。商贸带来城市建设的发展,许多农田很快变成了机房区。因建机房开街的街区有第六甫、第七甫、第八甫(即今光复中路),转西上九甫、长寿里、小圃园,北连洞神坊、青紫坊、芦排巷(今龙津东),称为“机房区”。大街小巷连名字也以纺织为名。如锦华大街、锦纶大街、麻纱巷等。有专卖布的杨巷,还有专业性的故衣街、装帽街等。资金流转的银铺则在十八甫的商业区范围。基本上把道光以前的西乐园大部分变为市区,使西关日益繁荣,人口日增,西关平原农田被大片开发。

  西关人家的祖辈,或为商贾、商贩,或为商行工人,多从事与商贸有关的职业,所以西关行业“会馆”林立,向以浓郁的市井风情、独特而繁盛的商贸文化闻名于世。尽管当年丝织工场故址不复存今,但一些街牌、巷名留下了十三行时期织造业兴旺发达的痕迹。

  太平门外的商铺共有15000家,这些商店与行商的公行、馆所、商栈等设施都靠近十三行夷馆地带。这儿是西方建筑文化最早抢滩登陆中国内地的地方之一。现在,太平门外的上下九路独具岭南传统建筑特色的西关商廊,是在十三行时期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十三行时期是一个发展高峰期,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城一厢”呼应的结构模式,致使古城重心西移。

  十三行时期西关顺理成章地充任了广州金融业、饮食业、南北药材业、北货业、布匹业、大米业和酸枝家具业的主要集中地和商贸大本营。时人称:广州“通夷舶,珠贝族焉,西关尤财货之地,肉林酒海,无寒暑,无昼夜。”当时国外资料记载:“有机会到过广州,走过它的街道,看一下街道熙攘的情景,就会认为此城人口,绝不会少于一百万人。”

  乾隆三十年(1768年),英国商人威廉·希克讲道:“珠江上船舶运行忙碌的情景,就像伦敦桥下的泰晤士河。不同的是河面上的帆船形式不一,还有大帆船。在外国人眼里,再没有比排列在珠江上长达几海里的帆船更为壮观的了。”沙面没有成为租界之前,因受十三行的影响,形成了一个繁华的水上“浮城”。在19世纪前期,8万多“疍民”大多集中在沙基一带。通过河流网联系着古代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美国人威廉·亨特这样描述1825年他所看到的“浮城”景象:“从内地来的货船、客船、水上居民和从内地来的船艇、政府的巡船及花艇等数目是惊人的。此外,还有舢板以及来往广州河南的渡船,还有些剃头艇和出售各种食物、衣服、玩具及岸上店铺出售的日用品的船;另外还有算命的和耍把戏的艇——总而言之是一座水上浮城。”

  历史上一度处于广州城外的西关之地,为何商贸历久繁荣不衰?几经探求,我们不仅找到了现代的答案,更寻找到西关乃至整个荔湾区、广州城繁荣的历史源头——“十三行”。它是当年清王朝统治之下,显赫一时的对外贸易口岸,也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之地。乾隆年间,诗人李调元的两首《南海竹枝词》可一窥广州概貌:

  自是繁华地不同,鱼鳞万户海城中。

  人家尽蓄珊瑚鸟,高挂栏杆碧玉笼。

  奇珍大半出西洋,番舶归时亦置装。

  新出牛郎印光锻,花边钱满十三行。

  十三行商馆区一度成为清政府接受外国政治、经济、文化冲击和影响的门户、窗口。由此造就了广州西关一带独特的中西方国际性的商贸文化。可以讲,繁荣的西关商贸与十三行对外贸易的历史是有渊源脉络关系的。

  省城附郭之地,大西门至太平门的西关一带,即是华洋交易繁华地。十三行商人经营有道、熟谙番情,交易数额相当惊人。当时居民大多借洋船谋生,城外街市应运而生,形成广州城外一个特殊贸易区,一个重要的物流集散地。

  十三行素有“金山珠江,天子南库”之称。乾隆初年,每年十三行的海外贸易关税收入,除支付军饷、衙役差饷所需之外,尚有盈余五十多万两上缴朝廷,更别说地方各级官吏所获的丰厚收入。对外贸易,造就了不少西关富庶人家。

  十三行的洋商是享有对外贸易垄断特权的官商组织,这些拥有特权的洋商中,尤其以潘、卢、伍、叶四族豪门为最,成为广州西关的四大买办家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