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缺“德”的中产阶级与“富豪的不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3日20:00 光明网
姜伯静

  最近,关于中国到底有没有“中产阶级”的讨论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上展开(7月18日金融时报中文网)。对“中产”这个“舶来”名词,相当一部分国人还很陌生,但面对“富人”阶层日益“自我膨胀”和社会“仇富”现象日益增加的现实,我们又不得不审视这个陌生但又熟悉的名词。

  在现阶段的中国,金钱意义上的“中产阶级”肯定存在,除了比例略小外,绝对数

字肯定不小。但是,我们却缺乏“道德”意义上的“中产阶级”。

  在西方传统道德标杆之下,严格意义上的中产阶级不应该只是金钱方面上的,金钱只是一个有形的“线”。在美国,十年以前的中产阶级的财产标准应该是五十万美元左右,现在的标准只能是上升,那么这个阶层应该是美国民众的主体。在这个主体之中,强烈的西方道德标准是他们思想的主流,捐赠、收养孤儿、收养流浪动物等慈善活动是他们衡量是否具有“绅士”风度的主要依据。所以,所谓绅士、“中产阶级”的概念是双重意义上的。而从“中产土壤”上生长起来的“超级富豪”们则很好地继承了这种绅士风度,并且把它发扬光大。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比尔盖茨为何能那么大方的把财产捐赠出去了,因为人家有那个传统,有那个氛围。

  在中国,绝大多数“有钱”阶层不用说捐赠,就是缴纳个人所得税也要能少就少,而这种做法在西方是为正统思想所不齿的,可在中国却屡见不鲜。与西方中产阶级的绅士风度相比,中国的中产阶级更像“暴发户”,缺乏一种涵养。即使有极少数人想仿效西方,但迫于各种压力,也不得不“偷偷摸摸”。

  所以,中国的“中产阶级”是不完整的“中产”,因为他们缺乏一种道德标准,没有对社会的责任心,简而言之,他们缺“德”。

  而道德这东西是相互的,社会与个人之间有着极强的相互作用。“中产阶级”对社会缺乏爱心,那社会对“中产”自然会产生仇视心态,这也难怪脱胎于“中产”的中国超级富豪们会有“不安”的“心理阴影”(7月19日北京晨报)。

  因此,中国缺乏道德意义上的“中产阶级”应该是“仇富”等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所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