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有感于郭沫若的成绩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3日20:00 光明网
张嵩

  据新华社报道,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特地带来了他的四川老乡、中国科技大学老校长郭沫若早年读中学时的两张成绩单。从这两张成绩单的成绩看,郭沫若当时显然算不上优等生。第一张成绩单的平均成绩为79分,包括国文、图画在内的3门功课不及格,最差的仅35分。第二张成绩单上,图画、习字的成绩也很一般,倒是理科成绩如几何、代数、生理等比较优秀。然而,郭沫若后来终究没有成为数学家或医学教授,却成了诗人、书法家、艺术鉴赏家,这令那些信奉“从小一半看到老一半

”的人们大跌眼镜。

  这两张成绩单也引起笔者的许多思索。一个人日后成就的高低、贡献的大小和他基础教育阶段的考试成绩并无必然联系。有些头脑灵活的孩子,儿时并不十分用功,倒是常常醉心于自己喜爱的事物,生活上也往往不拘小节,成绩并不优异,不受老师和家长青睐,但他们富于创造精神,将来倒是可能大有作为的。也有些“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孩子门门功课全优,备受师生宠爱,但由于他们死读书,谨小慎微,却终于难成大器。无数人的成长历程表明:大器早成有之;大器晚成有之;少年俊才有之;壮年庸才有之;奇才有之;怪才有之。关键的是在于老师和家长能够“不为分数遮望眼”,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对他们重智力开发,重能力培养,重视野的拓宽,让他们能不断地充实、提高和完善自我,而这实在要比只知道强化孩子对付各种测试,解答各种题型的能力更有利于人才的造就。只是,时下犹有相当数量的老师和家长仍沉湎于应试教育、升学教育的“余韵”中不能自拔,这些人“成才”的视野极为狭窄,思路也十分简单,认为只有考试得高分,一路顺风直至“及第”方为“成才”。在这种心态下,不少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考分情有独钟,频频加大对孩子的压力,事事唯“考分是瞻”,以分数论英雄。长此以往,可能让多少富有潜力而又“大器晚成”者“蓓蕾未放先遭寒霜”。

  明智的老师和家长,不应当迷信考分,把那成绩单上静态的分数看得过于绝对而忽视了孩子动态的发展。我们应当全方位地去了解孩子,深入地研究孩子,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素质,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回自信,进而在未来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