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本报记者提前打探哥德堡号(图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01:38 重庆晚报

  

本报记者提前打探哥德堡号(图文)

  本报记者(右一)与瑞典船员合影

  瑞典人花3000万美元复制261年前商船市民今起可赴广州参观

  261年前,瑞典的哥德堡号商船、运载着大批清朝货物,在距哥德堡港口、只有几百米的海面上、触礁沉没。250多年后,瑞典人花了3000万美元再次打造哥德堡号。

  7月18号,哥德堡号载着他们的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和王后来到了中国广州。

  随卡尔十六世国王一起访问中国的瑞典副首相博塞·林霍尔姆特别指出:“‘哥德堡’号象征着中瑞两国的友好关系和共同承诺。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瑞典热烈欢迎与中国开展进一步的商贸往来,一起携手发展与合作。”

  “海上英雄”哥德堡号的沉没与重生一直被世人认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传奇,地处内陆的重庆市民如今也有机会零距离触摸这段历史。

  瑞典人历时10年,耗资3000万美元,由4000名工人复制的世界最大仿古木船到底有何独特之处?前天中午,本报特派记者连闯四关,成为首位登上“哥德堡”号的重庆人,并现场打探了哥德堡号的相关内幕。

  暴晒3小时赢来破例登船

  照261年前沉没的哥德堡号商船原样复制的“哥德堡”号,经过10个月的海上跋涉于7月18日抵达广州南沙港,随后辗转停靠在黄埔、洲头嘴等港口。

  7月22日上午10时30分,记者再次赶到停靠哥德堡号的广州洲头嘴码头,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闯过了保安和警察组成的两道外围防线。

  随后,记者在一名船员的暗中协助下,进入到码头核心管制区域,当地边防派出所审核记者身份后也予以放行。记者成功进入哥德堡号的跳板上,距离风格类似海盗船的哥德堡号仅有5米之遥,但由瑞典籍工作人员把守的最后一道防线却把记者挡在了船舱外。

  一工作人员告知,中瑞两国政府官员和企业高层正在船上开派对,当天除船员外任何人不得上船。

  实在不甘心前功尽弃,记者操着蹩脚的英语和工作人员套了一番近乎:“长江、重庆”地乱吹一通,对方态度才有所改善,允许记者在跳板处等待,但不能上船。

  随后,记者饿着肚子在烈日下站了近3个小时,衣裤湿透,船上的活动仍未结束,而远处的围观群众均逐渐散去。一个年轻美貌的哥德堡号女船员被记者的执着所感动,破例答应让记者上船参观5分钟,并且充当起了记者的临时导游。

  来自组委会的消息称,在报到的200多名中外记者中,本报记者是重庆地区唯一一名到场采访哥德堡号的记者。由于该船从昨日起才正式对外开放,因此本报记者也成了第一个登上哥德堡号的重庆人。

  船员睡吊床大炮“住”楼上

  据记者现场打探,哥德堡号共分为四层:最上面的是日光甲板,起嘹望作用;接下来是肉眼能看到的露天甲板,船头是精美的桅杆,甲板中央摆放有多个救生筏,船尾是船长室、大副室、领航员舱和带阳台的船舱;露天甲板以下是上层船舱,安放有10门六磅重的铸铁火炮,这些火炮现在主要用于进港离港时鸣礼炮;下层船舱主要是船员休息室和厨房,多数船员睡吊床,厨房配有冷藏储柜;底层则是机舱与储存舱,锅炉、压缩机、发电机、洗衣机和燃料罐等一应俱全。

  船头雕饰是一头雄狮,双尾雄狮也是位于瑞典西部的哥德堡市城徽上的象征物。该船共用了5.5万枚船钉,全部由手工敲打完成。总面积2000平方米的船帆则是用英国帆布手工缝制而成。整个船上的缆绳和粗索由纯麻手工制成。巨大的舵轮一旦遭遇恶劣天气,需要4个船员来掌舵。考虑到海洋航行的需要,船上四分之三的木料采用百年以上树龄的橡木,具备足够的耐腐蚀性。

  市民游览最好参团

  从昨天起至8月13日,“哥德堡”号正式开放,接待普通市民上船参观。但本月24日、27日、31日,8月11日,“哥德堡”号“放假”休息。

  由于每天登船人数限制在4500人以内,每小时参观人数也不得超过90人,因此,重庆市民如果要赴广州参观,最好提前三天通过旅行社预约购票。参观费用在35元左右,团体票可打八折。

  本报特派记者许泉文/图网络编辑:孔祥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