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招商引“瓜”引来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02:50 大江网-江西日报

  盛夏时节,热浪袭人。市场上,西瓜身价上涨,玉山县大棚西瓜基地的种瓜大户们个个乐开了怀。

  今年,玉山县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浙江温岭、玉环和山东菏泽等地的100多名种瓜能手,投资900多万元,在四股桥、双明、岩瑞等乡镇承包了2500多亩耕地种植大棚西瓜。如今,在四股桥乡的十七都、和平、外山、丁村4个村,1000多亩瓜棚绵延在玉紫旅游公路沿

线两侧,构成了一道靓丽的特色农业风景线。

  招商引“瓜”,给玉山带来了什么?日前,记者走进瓜地探了个究竟。

  农民增收

  外地人前来种植大棚西瓜,直接得益的还是当地的老百姓。

  四股桥乡的干部告诉记者,把田租给浙江、山东客商种瓜,农民每亩收取年租金450元,而且客商们雇请当地农民到瓜地里务工,劳动力也盘活了,男工每人每天30元,女工每人每天20元,稍勤快些的,每年在瓜地里就可挣几千元。

  在客商王家增的瓜棚里,农民王水凤正一头汗水忙着采摘西瓜。她告诉记者,她每月在瓜地里打工超过25天,月收入500多元,活不累,还能照应家里,很划算。

  据了解,一亩大棚西瓜正常雇工年支出为2000元。照此计算,2500多亩大棚西瓜仅租金和工钱,就为玉山农民增收600多万元。来自温岭的客商刘岳林说,他在十七都村种的40亩大棚西瓜,今年上半年已付给当地农民工钱3万元。

  产业升级

  西瓜曾是玉山县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但近年来因受外地反季节西瓜、小西瓜的冲击,传统西瓜市场不断萎缩,效益连年下降,似乎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产业。大棚西瓜项目的落地,不但使玉山西瓜再次声名鹊起,而且让人们看到了现代农业的魅力。

  玉山大棚西瓜采用的是三膜全程遮雨覆盖技术,水、肥全部用管道输送、滴灌。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大棚西瓜产瓜期能从5月持续到11月,亩产量突破万斤。大棚遮雨,使西瓜表面更加干净、外形更加漂亮;大棚昼夜温差大,西瓜含糖量高,口味更佳。目前,玉山大棚西瓜的销售已拓展到长珠闽区域的大中城市,并打响了太甲、陶氏等商标品牌。

  大棚西瓜只种生地,生熟轮作要隔3至5年。一些客商已准备用建好的大棚,明年试种大棚芋头和大棚辣椒。一旦大棚芋头和大棚辣椒项目实施,当地的芋头和辣椒种植同样将出现新的飞跃,有助于加快农业产业的更新、升级。

  观念更新

  与低投入、低产出的传统西瓜相比,大棚西瓜完全是另一种模式:高投入,高产出。正常情况下,它每亩投资达4000多元,每亩利润也超过了4000元。强烈的反差似一股清新之风,打破了当地农民的传统思维模式。

  四股桥乡外山村农民郑立飞,今年跟着浙江人学种了5亩大棚西瓜,全部投入是1.6万元,现在二道瓜才上市,本钱已经收回,剩下的三四五道瓜都是纯利了。他粗算了一下,赚2万元不成问题。他说,外来的瓜农对自己的观念冲击很大。他们都是普通的农民,有的文化水平也不高,但他们懂技术、有胆识、熟悉市场、敢冒风险。

  更让郑立飞等本地农民感慨的是,去年底,租地合同刚签完,浙江的大棚毛竹商跟来了,薄膜供应商跟来了,随后种子供应商、农药供应商、西瓜销售商也相继前来,配套服务全部送到了田间地头,使外来瓜农个个把瓜种得安安心心。

  同样的地在别人手上就成了聚宝盆,使越来越多的本地农民观念为之一新。今年以来,四股桥、双明、岩瑞等乡镇已有一批农民跟着学种了200多亩大棚西瓜。他们从这些外来的种瓜户身上,真正明白了一个道理:要让田生金、产高效,翻老皇历是不行了,必须走科学种田的新路子。

  姜迪飞 本报记者张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