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学校不能成为加工“人”的工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03:42 中国青年报

  实习生 唐艳 赵欣 本报记者 蒋昕捷

  “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他们上不同的课进不同的教室;教师有固定的教室,室内布置的都是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内容。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每个想进入某个年级的学生都会先拿到该年级开列的所有课程及课程内容简介。”

  在7月22日举行的中加基础教育论坛上,加拿大的几位校长在发言中都提到了教师和学生一对一的培养以及学生走班制的管理模式,这给在场的中方校长和教育官员带来了不小的触动。

  北京市教委基教处处长李奕认为,相比国外精细化的教学管理,现在国内不少学校还在延续工业化的发展模式,一个年级十几个班,一个班50个学生,整个学校就像是加工“人”的工厂。

  曾在加拿大考察学习过的北京市五十中学校长魏荦认为,尽管我们的客观资源条件有限,但同样可以借鉴国外同行的做法,比如加拿大实行的走班制,实质上就是落实分层次教学。魏荦认为国内的学校完全可以倡导同步教学、异步提高、分类指导的理念,在正常教学时间以外,面对不同层次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李奕表示,随着基础教育生源的逐步减少,北京一些小学已经出现20多人的小班,未来将有望实现小班化教学以及教师和学生一对一的辅导。

  河南商丘实验中学校长詹贵杰却认为,真正的小班化教育的评判标准应在于“能否满足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需要,是否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他认为过去老师习惯于把学生出现问题归结于学生素质低或者品德不好。事实上,真正关注每一个孩子,帮助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教书育人的根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