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校就业率争论:表象掩盖了真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09:18 南方新闻网

  社论二

  高考招生引发的热议还未退去,关于毕业生就业率的新闻又充斥报章,且引出各方对辩。昨日报载,团中央学校部严词批驳个别媒体张冠李戴,炒作“毕业生六成失业”的不实言论。早前,团中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了“2006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有媒体引用报告会上的相关数据,并以《六成毕业生可能面临失业》进行了

报道,从而引来团中央的此番批驳。而早在2005年底,教育部即明确表示,要力保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72.6%的水平。

  与此相关的是,《中国青年报》7月21日报道了广州某学院为求就业率统计虚高,规定毕业生不交就业证明就不发毕业证,逼使学生不得不开具虚假就业证明。尽管当事学院事后否认有此规定,但是围绕高校就业率而起的是非纷争,已经将相关各方带入了又一波舆论关注的中心。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作为我国教育领域指标管理的产物,自1999年首次公布以来,就一直处于争议之中。根据教育部将市场机制引入招生办学的统计初衷,近年来高校就业率进一步与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增设学位授予、国家经费拨款等多方面挂钩,从而改变了就业率在各高校目标排序中的位置。然而,从前述情形来看,高校学院和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就业率的话语争夺,已经显现出指标管理下的不良症候。在各行其是的利己动机之下,就业率统计和发布的话语之争,已经超越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本身,成为了徒费社会成本的伪问题,而媒体基于经验事实发言而提升的舆论热度,更加剧了全社会话语争夺的程度。

  客观地看,漂亮的就业率统计数据,无疑首先有利于高校的市场接受度和公共形象,其次有利于教育主管领导的治下之功,而与事实上最为相关的高校毕业生却要疏离得多。毋庸讳言,人们总是倾向于关注自身的得失损益,在此意义上,学生们忙于四处找工而无心顾及所谓就业率,与高校忙于就业率数据高低而无心顾及学生找不到工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力保就业率不低于某一数字而无暇真正解决就业难问题,都是出于同样简单的道理。

  然而,这样说难免要让人失望,因为民众总是期望社会机构和公共部门能超越个体的狭隘,有比个体更远大的抱负,更加注重公益的作为,否则,无助于真正的社会问题的解决,要公共部门又有何用?就此而言,高校就业率高低的话语争夺,实际上潜藏着当前问题失真的隐忧——高校和政府相关机构基于部门利益而流连于数字游戏,而真正由此指示的社会就业问题却陷入了无人顾及的失语状态。

  事实上,在这场就业率争夺战中,无论是对就业率统计的科学性质疑,还是对于就业率数据的真实性疑问,要在技术上解决都是易如反掌,问题的关键仍在于我们是否具备了直面和探讨社会真问题的态度与决心。大学生就业难在今天已经不是传说而是现实,如果对于这一不理想的状况,我们已经准备承受由此而来的损失,包括低就业率可能危及的高校利益、官员政绩、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那么,由独立的第三方权威机构来统计和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完全可以将当前话语混战中的种种问题除其大半,而这恰恰是问题走向解决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以此观之,今天上演的就业率话语之争,使得大学生就业率在教育指标的功能之外,也同时成为了观察当前中国社会的问题意识和求解思路的另一个指标。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