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市场紧缩预期仍存在 媒体:货币紧缩是否已过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09:27 中国新闻网

  

市场紧缩预期仍存在媒体:货币紧缩是否已过猛

  2006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8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继7月5日起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后,又一次上调。中新社发 樊甲山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7月24日电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8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继7月5日起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后,又一次上调。

  今天出版的国际金融报刊载文章称,尽管国家现在已经实施一系列的紧缩措施,目前市场上仍然出现了紧缩预期,有的经济学家甚至提出中国年内还需加息3%。由此,必须考虑紧缩的空间还有多大、紧缩措施会不会带来经济衰退、通货紧缩发生等问题。

  文章指出,市场上紧缩性预期形成由来已久。央行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经济结构仍然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速、外贸顺差持续扩大,流动性过剩成为金融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物价上行倾向较大,存在通胀压力。自此,央行就开始了一系列的紧缩性调控。

  但就在这些措施的调控下,中国发布的一系列经济运行数据却显示出经济过热现象不减反增。数据显示,中国GDP二季度超速增长;外汇储备继续超额增加;银行信贷投放已经完成全年的近90%等。在此背景下,市场上广泛流传着央行要加息的传言,甚至一度出现7月15日央行加息0.27个百分点的传言,引起股市大跌。

  文章称,而这次以上调准备金的方式进行调控,多少有些出乎人们的预料。主要原因是法定存款准备金这个工具向来被称作央行最为激烈的调控工具,具有短时间迅速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作用,它的提高往往会导致货币量减少过快而出现问题。因此,在西方国家这个工具一直是很少使用的。而在中国除去存款准备金制度,其他工具好像都不具备使用价值:

  公开市场业务基础差,开展不足;央行票据多次发行效果不显著,成本较高;再贷款和再贴现业务在商业银行巨大存差面前也是不现实的;加息会造成企业经营困难,股市会大跌;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热钱流入套取利息和升值的双重收益,继而又继续导致外汇储备增多,流动性更加严重的恶性循环之中。因此,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央行较好的选择。

  文章表示,目前,市场上仍然出现了紧缩预期,有的经济学家甚至提出中国年内还需加息3%。由此,人们不由叩问,紧缩性调控措施还有哪些?紧缩的空间还有多大?紧缩措施会不会带来经济衰退、通货紧缩的发生?这个疑虑并不是杞人忧天。

  众所周知,中国在1998年发生了通货紧缩,虽然东南亚金融危机成为此次经济萎缩的导火索,但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经济内在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1996年前在通货膨胀压力下国家紧缩措施过猛。这是中国在实施一项项紧缩政策时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范立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