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站在东北“脚手架”顶端的河南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09:33 大河网-大河报

  

站在东北“脚手架”顶端的河南人

  

站在东北“脚手架”顶端的河南人
十几年前,他带着满腔豪情,从黄河岸边千里迢迢奔赴东北大地;如今,这个连初中都没毕业的年轻人,获得“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劳模”、“雷锋奖章”等荣誉。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抹灰工,成为带领150多个建筑工人的优秀项目经理,这个名叫丁代永的河南小伙子用睿智和勤奋谱写出了华彩乐章。

  这张刚刚刻下30年人生印记的“河南名片”,在东北密集林立的“脚手架”上,正以年轻而稳健的姿态高高飘扬……

  唯一受表扬的“丁家军”

  7月21日上午9时,记者还是没能见到丁代永,尽管前一天晚上已经约好了采访的事。上午10时,丁代永打来电话说“市里要突击检查施工情况,实在脱不开身”。

  从前年开始,抚顺市政府开始实施棚户区改造。经过招投标,抚顺市华洋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洋公司)获得了1.1万平方米的施工任务。今年4月,身为该公司项目经理的丁代永带领精兵强将,进驻该市东洲区栗子沟棚户区工地,开始建造这项被当地老百姓寄予厚望的“民心工程”。

  “把这么重大的工程交给小丁,我们很放心,他一定能干好。”华洋公司副总经理李宏君告诉记者,“栗子沟现在有6家施工队伍,检查组去工地从来不打招呼。哪家工地有问题,哪家队伍当场受罚,毫不含糊。罚款是小事,干得差传出去太丢人了。”

  当天上午11时40分,丁代永来了。他满面春风,见到记者就报喜:“咱的工地通过检查了,技术规范、施工进度、安全防护、用料质量全部优良。”

  随后,记者和他来到栗子沟。一场阵雨刚停息,低洼的工地已被工人们清扫过,不见一点积水,堆在场地里的建筑物料码放整齐,墨绿色安全防护网裹在已经封顶的两栋6层楼上。施工班、技术班等正在商量下一步施工计划,看到丁代永,大伙儿都很兴奋:他们“丁家军”是唯一受到检查组表扬的施工队伍!

  46岁的施工班班长党安峰告诉记者,在栗子沟棚户区工地上,他们承建的9号楼和10号楼施工进度最快,质量也最经得起敲打。“咱们就是停工半月,其他工地的干活速度也撵不上咱。为啥?丁经理提前安排我们做了防水工程,下多大雨楼里也不会漏,雨一停马上就可以接着干。”老党很得意。

  下午,得知“丁家军”又打了胜仗,李宏君大笑:“丁老弟,你这个抹灰工又露脸了!”丁代永踏入东北建筑市场,正是从“灰头土脸”的抹灰工开始的……

  “抹灰工”成了“领头羊”

  已经谢顶的丁代永今年5月才过30岁生日。“这几年头发掉得特别快。”丁代永笑言,他的头发都是被满脑子的钢筋水泥折磨没的。

  丁代永出生在河南省台前县打渔陈乡前柴村一个贫困的农家,初中没毕业就辍了学。1993年,丁代永被华洋公司招工,到了抚顺。

  “刚来抚顺时,小丁是抹灰工。”在李宏君的印象里,丁代永十分珍惜这份工作,“我经常看见别人都休息了,他还在练习抹灰。”李宏君说,慢慢地,丁代永的表现让他惊奇:连初中都没读完的丁代永省吃俭用买来建筑书籍,一有空就啃,还经常向师傅、工程师请教。

  1995年,丁代永成了公司同行中的“领头羊”,被提拔为抹灰队队长。也就是从那时起,李宏君开始培养丁代永。“当时,国家刚颁布新的建筑技术规范和标准,李哥花了200

  元钱给我买了一套书。他对我的帮助,我到啥时候也忘不了。”说起往事,丁代永双眼湿润。

  在抚顺采访期间,无论公司领导还是工友,提起丁代永,不仅仅是勤奋耐劳,更多的是他的“技术含量”。按照传统施工工艺,在水泥地面抹灰时,都是采用铁抹子直接压碾水泥沙浆,施工后的地面很容易翻沙、裂缝、空鼓。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影响着施工质量。“小丁决心解决这个难题,经过反复研究、实验,他采用细石混凝土做原料,用自制的圆柱铁滚压。这样抹出的地面平整光洁,牢固耐用。”李宏君说,首战告捷,大大激发了丁代永攻克建筑技术难题的热情。

  华洋公司承建的抚顺市环卫公寓住宅楼,是该公司获得的首个辽宁省优质工程。开建时,丁代永暗下决心,一定要建成精品工程。

  丁代永发现,楼梯踏步在使用过程中极易损坏阳角,不仅不美观,也给居民带来不安全因素。于是,丁代永提出在踏步阳角处放置10毫米粗的钢筋,解决了踏步易损的难题,使工程质量又上了新台阶。后来,这项技术不但在本公司应用,还被抚顺市建设部门在全市推广。

  近年来,由丁代永带队承建的10项工程,3项获省优质工程,一项获抚顺市样板工程,其余都是抚顺市优质工程。一座座大楼从丁代永手里拔地而起的同时,一项项荣誉飞向这个河南小伙子……

  农民工当上全国劳模

  “我是从市环卫公寓住宅楼建设开始关注小丁的。当时抚顺的报纸、电视台也不时报道他。从去年起,一个难得的机会使我们熟悉起来。”陈洪,抚顺市新抚区工会副主席。不善言谈的陈洪对丁代永的评价只有俩字——“挺好”。

  2005年年初,抚顺市总工会决定从辽宁省各条战线遴选全国劳模候选人。“当时有个精神,就是外来务工人员也有资格成为全国劳模。这消息叫我们很兴奋,我第一个想到的人选就是丁代永。”陈洪说,申报相关材料时,他和市总工会的领导到华洋公司、建筑工地实地考察,和丁代永聊天,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聪明能干,技术出色,为人宽厚,为外来务工人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同年3月,经过层层选拔,丁代永的事迹最终报到全国总工会。几个月后,一条从北京传来的好消息让抚顺市乃至辽宁省都沸腾了:“全国劳动模范”的桂冠落在河南小伙丁代永头上。

  “小丁还不到30岁,就做出了这么大成绩,他应该成为青年人的榜样。虽然小丁不是辽宁人,但我们仍然愿意把这个荣誉给他。”新抚区团委书记冯展说,“丁代永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诚信和勤奋,他的思路决定了他的出路,体现了时代青年的品质和精神。”

  冯展告诉记者,丁代永高票当选“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后,抚顺市决定每年表彰一批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并授予“雷锋奖章”。由于创业精神影响巨大和对当地贡献突出,丁代永获此殊荣。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获得,不仅使河南小伙丁代永成为辽宁省第一个农民工全国劳模,更是河南省在外务工人员中首位获得全国劳模的农民工,成为全国总工会2005年度表彰的跨省农民工全国劳模中的7人之一,其创业和奉献精神已经成为河南人扎根东北务工的一张“名片”。

  “小丁维护工友合法权益的意识非常强,特别在工资待遇方面,敢说敢做。”陈洪说这话的依据,缘于一起讨薪事件……

  为工友讨薪惊动副市长

  2006年6月29日,丁代永接到一条发自湖南的手机短信。发短信者是湖南大学一名大二女生,她说:“钱已收到,非常感谢丁叔叔的帮助……”这名女大学生就是党安峰的女儿。

  今年5月,党安峰和工友闲谈时说起家里太困难,女儿交不起学费的事。“丁经理听说这事后,立刻要走了俺闺女的银行卡号,随后就给她汇了1.5万元。你说我咋能不好好干活哩?”党安峰搓着双手,眼睛里泪花闪烁。

  “跟着丁经理干活,不愁领不到工钱,要是家里有急事等钱用,最多不超过3天,准能拿到预支款。”在栗子沟棚户区工地,工人们说,最让他们放心和开心的是工资绝对有保证。

  更让大伙感动的是,为讨要薪水,丁代永甚至都惊动了市长——

  2002年,丁代永带着队伍承接了抚顺市某教学楼工程,只用两个月就完成了抹灰工作。2004年年底,拖欠两年的5.4万元工程款仍然没有着落,工人们找到了丁代永。丁代永要求工程负责人兑现工程款,但被拒绝,说工程款没到位,无支付能力。此后,丁代永连续跑了9个单位和部门,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无奈之下,丁代永来到抚顺市信访局。“这事引起当时分管城建工作的孟副市长的关注。在孟副市长的过问下,工资很快发了下来。”丁代永说,为农民工讨薪的事深深刺激了他,也促使他开始思考怎样维护工友的权益。

  “农民工们出来干活就是为了挣钱,他们流动性大,居住地不固定,最大问题是缺乏法律保障。”丁代永想到了工会。

  2004年,丁代永当选为抚顺市总工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农民工代表,成为全市7名农民工代表之一。在这次会议上,他如实反映了许多农民工的愿望,得到了市总工会等有关部门的重视。

  今年2月24日,在辽宁省总工会组织的全省农民工代表座谈会上,丁代永作为抚顺市唯一的外来农民工代表,提出了3条建议。这些建议得到了辽宁省总工会的重视。

  东北人欢迎河南“丁家军”

  “河南人当了辽宁人的楷模,说实话,这感觉有些别扭,可我们佩服。”李宏君话里透着东北人的诚恳,这种诚恳里包含着对河南农民工的认可和欢迎。

  木工班班长刘国印来自周口鹿邑县。“丁经理常说‘有活大家干,有钱大家赚’,我就觉得他心地善良,他能干出大事业一点也不奇怪。”刘国印告诉记者,他现在带着30多人做木工,平均每人每月可挣3000元,“百分之百能领到钱,知足了”。

  据了解,丁代永在抚顺带领的“丁家军”常年维持在150多人。目前在栗子沟棚户区工地有80多人,其中80%的农民工是河南人。

  “活干得漂亮,工友们团结,关系融洽。”李宏君讲了这么一件事,前几年华洋公司承建了抚顺市一栋住宅楼,由于工程量大,丁代永和江苏一家建筑公司共同接了工地抹灰的活儿。江苏那家公司兵强马壮,技术又好,干了没几天,就甩下了丁代永队一层楼。开发商怕丁代永拖了工程的后腿,打算把丁代永的抹灰队换掉。丁代永焦急万分,一旦换掉,心血白流不说,咋向河南老乡交代呀?几天后,工地负责人摆了个鸿门宴,要把丁代永打发走。丁代永当时就急了,承诺“如果俺们耽误了进度,我一分钱不要。”

  工地负责人被丁代永不服输的精神感动了,答应了他。为赶工期,工人们加班加点,拼命赶进度,把工地变成了竞技场。到抹灰阶段时,他们一鼓作气提前高质量完成了这项工作。从此,丁代永在辽沈建筑业声名鹊起。

  来自台前县政府的统计信息表明,数年来,丁代永每年从家乡带200多名贫困农民工到东北务工。近5年来,仅从台前县到抚顺的农民工就达2500多人次,每年给家乡带来200多万元的收入。“俺们给丁经理封了个官,叫‘村里的劳动局长’。”党安峰乐呵呵地说。

  除了干好本职工作,丁代永眼下正忙活两件大事:一是和当地有关部门协调,在抚顺建立河南务工人员维权工作站;二是在“丁家军”成立团支部。

  “小丁不是一般的农民工,他的思想和行动,体现了河南农村青年的志向和抱负。”冯展说,区、市团委明确表态,大力支持丁代永的想法。

  □特派记者孟冉文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