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美,但美得不够——社区里的文化风景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10:19 贵州都市报

  

美,但美得不够——社区里的文化风景线

  送变电社区秧歌队在排练

  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历史传统、行为规范等文化现象的总和。由于社区

文化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娱乐性、共生性和知识性,因此,它在提高社区居民文化娱乐、审美情趣、思想意识方面,在转变社会风气,改善人际关系,发挥人的积极性,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以及塑造良好的人文氛围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

  社区阅览室:孩子们的校外课堂

  张老师今年69岁了,虽近古稀之年,但仍是精神矍铄,除了每天早上出去和一群伙伴打打拳,耍耍扇子舞,老人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社区孩子们的身上。退休多年,老人已成为送变电社区“五老”之一,负责组织社区里孩子们假期和课外活动,去年社区专门给孩子们举办了夏令营,很受学生和家长们欢迎。

  现在张老师负责社区阅览室,方便社区里的学生每天下午4点以后来阅览室看书自习。张老师认为,社区可以多组织一些有趣有意义的活动,吸引孩子们参与。张老师说,社区文化活动是培养孩子们社交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让他们在除学校课堂以外,另一个展示自己的地方。同时,孩子和老人是社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社区文化活动为两代人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孩子从老人的身上学会许多做人的道理,老人也能从孩子们身上感受到蓬勃的朝气。

  记者从送变电社区王瑞云主任处了解到,送变电社区目前拥有舞蹈队、太极队、秧歌队、棋牌队等多个社区文化队伍。为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去年暑假,社区组织社区内学生开展“学校放假,社区开学”的活动,聘请老工人、老教师、老战士等给社区里学生上额外辅导课,受到社区内外好评。

  阳明祠一景:老年腰鼓队

  在阳明祠门口,每天总能看到一群头发花白的老人,手里拿着红扇,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她们是黔东办事处腰鼓队的成员,在这里,她们可是小有名气,遇到节假日,腰鼓队的表演总是压轴好戏。

  腰鼓队的发起人是杨玲珠阿姨,刚成立时只有5名队员,因为资金不够,大家东拼西凑,购置了演出服装。慢慢的,腰鼓队规模越办越大,发展到现在27人。杨阿姨说,排练的时候,常有不少外国朋友在一旁拍照观看,腰鼓队已经成了阳明祠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长期在一起排练,队员们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谁家有事,大家都要伸一把手帮忙。队里的黄阿姨至今仍念念不忘的是,自己老伴因糖尿病住院的时候,队里的伙伴们纷纷来帮忙。老伴劝她不要耽误队里的演出,等到黄阿姨汇演归来的时候,老伴已经阖然长逝。在黄阿姨伤心欲绝的时候,腰鼓队里的伙伴一直陪着她、安慰她。提到这些,黄阿姨感慨地说:“腰鼓队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社区文化面临的难题

  在采访中,许多市民对社区文化都持肯定的态度,认为经常参加社区文化活动,有利于身心健康,可以和周边邻居加深感情。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每一个社区都是一个小社会,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社区文化活动,可以增强住户尤其是老弱病残人士对生活的信心,并唤起大家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热情。

  但记者发现,贵阳的社区文化活动大多尚未形成一定规模,大部分都还停留在社区居民自发组织、自娱自乐的阶段。社区文化活动也面临着一些难题:社区文化工作人员专业人员少。形象好、会说、会写、会跳、会唱,有组织协调能力,是社区文化工作人员基本要求。但目前许多社区文化工作人员达不到这些要求,也给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还有些人认为,社区文化就是简单的出板报或开展一些文娱活动,形式单调,无新意。居民提不起兴趣参加,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目的也就达不到。

  同时,对社区文化活动投入资金力度不大,也致使社区在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举步维艰。作者:柴睿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