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最深切的生命体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11:32 红网-三湘都市报

  

最深切的生命体验

  ■魏泉鸣

  对生命主题,尤其是对生命本质的追问可以说一直是当代散文创作的弱项,中国太多了寄情于山水的吟风舞月之作,也不缺乏仅仅停留在文化反思层面的所谓文化大散文,但

以生命为主题且有着深切生命体验的散文除张承志、史铁生等极少数有宿命意识和生命感悟力的作家之外,在每年在报刊上发表的数以万计的散文篇什和数以千计的各类散文著作中,还极少有这方面的佳作,即便有,比例也是极少的。

  陈启文的散文随笔近年备受散文界关注,但了解他散文随笔创作的整体精神风貌和艺术气质还是读了他这本《季节深处》之后。这是从陈启文近二十多年来创作发表的300多篇散文随笔中精选出来的,如此苛刻、严谨,确是名副其实的精选本。卷首之作《皇甫村考察随笔》,最初发表在《随笔》上并获花城文艺奖•随笔佳作奖,这是受到文艺界普遍尊重的奖项,七名获奖者中有冰心、孙犁老人,还有舒展、冯亦代、胡风等文坛耆宿,年岁最轻的是贾平凹和陈启文,而陈启文那时还是一个二十三四岁的毛头小伙。但即使隔了二十多年再读这篇随笔,也不会有稚嫩的感觉,也没有年轻作者所特有的造作娇情,他以质朴、恬静而又明朗的语言,把柳青笔下的梁生宝、高增福、冯有万等主要人物的原型从文学形象背后一一显影,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土得掉渣的农人本色,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真实的而又不幸的命运。随着笔触的逐渐深入,抵达现实生存的幽深地带,也让我们真切地感觉到了年轻的陈启文对底层人民最初的悲悯情怀和对生命的理性省思。他的悲悯和省思明确指向内心以及对心灵构成伤害的扭曲人性的机制。

  陈启文散文随笔创作的精神向度,似乎由此确定,随着年岁看长,岁月和阅历的加深,其散文随笔创作的表达空间也进一步得到了拓展,这一精神向度却始终未变并已经化成了稳定的精神结构。读这本书,从第一篇读到最后一篇,你就像读他这二十多年来的一部心灵史,无论是写屈原、嵇康、杜甫、柳宗元、周敦颐、王船山这些古代士子,还是写瞿秋白、沈从文、康濯、史铁生这些现当代文人,抑或是叙写那些连姓名都没有的底层苍生,你都能感觉到他作为时代与社会先觉者的敏感触角和强烈的人文意识,每一个字都直指生命的尊严。

  作为自由写作者,陈启文多年来一直在与文坛隔绝的状态下孤独地写作,这使他的散文随笔显示出独异的刚健与冷峻,你甚至感觉到他的语言也是站立着的语言。这与时下一味尚蹈或甘于边缘的文风不可同日而语,它传达出了一个自由知识分子自作主宰、独立不倚、不甘与世沉浮的审美创造精神和浓烈郁结的人生忧患意识。它是尖锐的,又是宽广与透彻的,他将一种终极关怀、一种向死而生的心态传递给我们。《一个号码的消失》也是这方面的一篇代表作,我甚至觉得这是当代散文创作的一篇无法绕开的佳作。它写一个普通的下岗工人老袁从自谋生路到突然死亡,就表面叙事而言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的微澜,它的力量来自现实生存背后隐忍而坚实的人性光泽,那种弱势群体之间相濡以沫的爱,那种在生活的严酷之中坎坷不降其志、风尘不辱其身的高贵人格,还有底层人民那种内在的精神之光,无不在生存的缝隙里构成某种无法言说的张力。

  《散文海外版》执行主编甘以雯在重点推出陈启文的散文时说:“我们之所以重点推出他的散文,他的散文之所以夺人眼目,摄人魂魄,缘于他抒写了最熟悉的生活、最深切的生命体验。”诚哉斯言。这也是陈启文给我们的启示。(《季节深处》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