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向百万年薪的教授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5日06:00 光明网
郭立场

  “今天这个高校年薪100万元聘请了一位知名教授,明天另一个学校开价150万元,这位教授便立即奔开价更高的那家而去。”在日前召开的中外校长论坛上,与会校长们对一些知名学者乐此不疲地做“高薪跳蚤”感触很深,对高校频繁以百万年薪聘教授的现象提出了质疑,一致建议,高校教师应该全员实行聘用合同制,合理清退教研能力差的人员,留住有价值的人才。(《东方早报》7月18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授无疑是领军人物。要充分调动教授的积极性,稳定师资队伍,必然要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必须承认教授的“经济人”本性,改善教授的薪金待遇和生活条件,让高薪走进大学校园,让教授成为有钱人。如何吸引那些在国际上已经有较高学术知名度的人才,对高校来说,花百万年薪聘请知名教授,不失为延揽人才的一个明智之举。

  然而,仅仅从物质层面刺激、完全通过高薪引进人才,是否符合当下的国情,却是值得怀疑的。高薪求才不是不可以,但高薪额度必须有个度。当部分教授对功利的追求已经超过了对学术的追求,师资队伍的建设及学校的常态发展难免会出现问题。为什么那么多海外知名学者不愿放弃在国外的位置呢?原因当然比较复杂,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吸引人才的关键不是提供多少薪金,也不是提供多么优厚的待遇,而是能够创造什么样的学术环境。

  此外,在当下大学教育收费高得离谱的情势下,某些高校一掷千金去请所谓的知名教授,人们难免置疑,究竟是谁给了知名教授的百万年薪?是大学校长,还是学术委员会,抑或是教育主管部门。这些问题,也是值得追究的。

  吸引高水平的人才,最重要的是能够为其创造一个发挥特长的条件,真正将研究水平做上去。当前,不少高校不仅不能吸引人才,而且人才流失严重。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学术氛围存在偏差,人才评价机制存在问题。试以海归学者的高规格待遇为例。很多学者认为,为海外学者回国工作提供经费支持、搭建平台是一件好事情,有助于吸引到更多高水平的学者。不过,我们还要避免出现“引来女婿,气走儿子”的现象。这个平台搭建得要适当,并不是越高越好,平台过高会“哄抬物价”,国内外学者反差太大也不利于海外学者归国后的发展。

  国内外这样大的反差,难免让人痛感当下人才内外有别的无奈。事实上,中国的问题不是没有实干的人才,而是缺少人才成长的体制空间,尤其是缺乏科学人才的评价选拔系统,往往简单地以“标签”来判断人才,并依此为据作为划分人才等级的根据。正如有学者指出,要解决教授成为“高薪跳蚤”的现象,还有一个办法是提高校内人员的待遇,让校内人才和校外引进人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良好的激励机制能让校内人才脱颖而出。只有形成了强大的人才资源,就不会再依赖从校外或国外“人才进口”,这种担心引进教授是“高薪跳蚤”的情况也会有所减少。

  吸引人才的捷径在何处?提高研究水平的关键是什么?提升学校层次的出路在哪里?要提高研究水平,当然离不开人才。不过,不能一谈到吸引人才,就是钱的多少。考虑报酬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必要的,不能只讲报酬,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东西。倘若知名教授将一门心思放在如何捞钱上了,还有谁能指望他们能做出像样的学问来呢?

  人才的成长,不在大幅提高经济待遇,而在大力改善学术环境,这才是最为紧要的。引进了人还要留得住人,要不仅通过待遇留人,还要通过感情、环境留人,才能抑制教授做“高薪跳蚤”的现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