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30年后重逢泪涟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5日08:16 长沙晚报

  

30年后重逢泪涟涟

  昨日下午5时许,司家四姐妹在唐山抗震纪念碑前会面,热泪纵横。特派记者 李勇 周和平摄影报道

  离唐山越来越近了,高速大巴上的司小艳、司小梅不断地探头向窗外观望,并询问

“还有多远啊”。姐妹俩昨日下午5时许到达唐山,拦住一辆的士就往约好的地点驶去。抗震纪念碑下,两名中年妇女正在焦急等待。彼此呼唤着乳名,司家四姐妹终于相见。亲人相聚泪眼朦胧,她们如儿时般,手挽着手走在回家的路上。

  父母遇难四姐妹成孤儿

  30年前,司小艳的父亲是唐山市高压电瓷厂的美术工人,母亲是商业部门的职员。1976年的大地震中,司家父母遇难,留下司小艳、司小梅和两个姐姐。“当时,舅舅王佑民、舅妈王纯均在湖南冷水江市工作。”司小艳说。

  舅舅、舅妈闻知噩耗非常震惊,舅舅随即北上,赶到唐山找到幸存的司家四姐妹。王佑民不顾自己家庭困难,当即带回老三司小艳和老四司小梅。姐姐司小艳读完高中后,安排在冷水江“湘运”公司当播音员;妹妹司小梅卫校毕业后,成了冷水江人民医院的一名工作人员。

  本报资助姐妹俩返乡

  本报7月11日《不能忘却的纪念》系列报道推出后,在冷水江的王纯老人主动拨打本报新闻热线2205000。“我早就想回家看看!”得知有记者一同到唐山时,姐妹俩心情激动不已。本报领导获知她们回“家”心切、但经济状况却不理想,便决定给予资助,帮她们实现30年后返乡探亲的愿望。“谢谢长沙晚报,我们有这个机会返回唐山,感到非常幸运!”前晚,司小艳、司小梅从冷水江市赶到长沙,与本报唐山大地震30周年特别报道组记者会合。随即,这对姐妹与记者登上列车,探访离别30年的故乡和亲人。

  归心似箭一路无眠

  “我从你们报社得到帮助我回唐山的消息后,心情激动异常。昨晚在列车上几乎一夜没睡!”昨日一大早,在行进的T2次列车上,司小艳姐妹俩揉揉惺忪的睡眼,忍不住向记者说起了她们旅途的感受。司小艳在凌晨4时就坐到列车过道上,给唐山的大姐编发短信,约定四姐妹到唐山抗震纪念碑下会面。

  为了这次难得的返乡机会,司小艳和司小梅格外慎重,准备了大袋小袋的见面礼。其中就有当地的特产“杨梅酒”。3年前,她们准备回唐山探亲,从市场上精选杨梅,准备自制“杨梅酒”。谁知,酒刚酿好,舅妈突然生病。她们只好放弃了回唐山老家的念头,留下来照顾舅妈,“杨梅酒”也因此保存了3年 。司小梅告诉记者,这次带给姐姐的礼物,除了“杨梅酒”外,还有猪血丸、酱板鸭等湖南特色产品。

  纪念碑下喜相逢

  经过19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昨日下午5时许,司小艳和司小梅在记者的护送下,到达背井离乡30年的故乡唐山。“是她,就是我二姐……”姐妹俩激动地喊着。在唐山抗震纪念碑前,四姐妹团聚在一起。世事沧桑,亲情依旧,姐妹相见,喜极而泣。你一言,我一语,弹指一挥间已30年。团聚的喜悦,幸福的泪花,挂在四姐妹的脸上,周围市民和站在一旁的记者无不为之动容。

  四姐妹来到唐山抗震纪念碑的碑文前,深深三鞠躬后,她们将一直带在身边的两束鲜花献在纪念碑前。

  本报特派记者 周和平 李 勇

  (本报唐山昨晚专电)

作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