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学生就业:城里?城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5日09:08 金羊网-新快报

  7月,将有413万应届毕业生走出校门。这个数字比去年增加75万,增长率为22%。与此同时,人事部公布的一项调查却显示,2006年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预计约为166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人数减少22%,这意味着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

  面对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专家指出,死死“锁定”条件优越但岗位拥挤的大城市,不愿到条件相对艰苦却求贤若渴的中小城市或农村基层去,是造成眼下大学生“就业难”

的一个重要原因。

  惟城派:找不到工作也要呆在这

  调查:七成大学生选择四大城市就业

  业内日前发布的2006年首份大学生求职调查显示,多达七成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到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工作。

  调查显示,23%的学生将深圳作为就业首选城市,在就业城市中位居第一;其次是上海,占20%;选择北京和广州就业的受访者各有13%;选择四大城市就业的比例近七成。尽管这一比例较2005年略有下降,但相比毕业生人数的增加,选择四大城市的毕业生基数仍成倍数增长。

  个案:如果回去,太对不起自己

  老家在梅州的广州某大学中文系小敏已数不清自己去过多少场招聘会了。“每次去都像打仗,招聘会上人太多,想在广州找一份不错的工作真难。”目前,小敏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单位,她十分焦虑,但她还是坚持在广州找工作。为啥不回老家或者去其他县市就业呢?小敏显得有些无奈:“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如果回去,太对不起自己了吧!”

  某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分析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四大城市在薪资水平和吸纳人数两个方面都有所下降,与内地的待遇差距也明显缩小。建议大学生不要把就业目标地都集中在竞争相对饱和的四大城市。”

  专家说法:基层体制没有吸引力是主因

  大学生不愿意去基层就业,除了认为基层工作环境差外,对于基层工作是否有前途、是否有施展才华和发展的空间也存有疑虑。

  据了解,目前确实存在某些基层单位聘请大学生只是“赶时髦”,个别的甚至是“作秀”而已。有些单位或企业常常大张旗鼓地招聘大学生,大学生来了后却不给他们发挥才干的空间,使大学生无用武之地。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引进人才的初衷,也是对人才的浪费。特别是一些条件比较艰苦的基层单位,先是热情招人才,招到人才后却不知怎么安排,便成了“冷落”人才。这也是很多大学生顾虑的问题。

  对此,有专家指出,基层应在人才政策,尤其是工资待遇方面拿出更有吸引力的激励措施。现在一个普通家庭培养一名大学生的经济成本相当高,特别是那些贫困家庭出身的学生,“这些学生大都是贷款求学,如果去基层、去艰苦的地方工作,他们将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出城派:小地方是个大舞台

  调查:一成六毕业生愿“上山下乡”

  每年的三、四月份大学毕业生就开始为工作准备,六、七月更是应届生求职的高峰。相对于应届生强大的就业需求,人才市场却相对处于淡季。在就业的买方市场,就业压力、就业竞争早已司空见惯。在群雄逐鹿的人才竞争中,一些求职者另辟蹊径,“上山下乡”成为解决就业压力的新出路。

  据CHR可锐职业顾问调研中心在对京、沪、穗、深四地共2000名大学毕业生调查显示:16%的毕业生愿意到一些不发达城市就业,他们表示“只要工作各方面情况好,去哪都没有太大关系”;而36%则表示实在找不到也勉强可以接受下基层。

  这些愿意到基层工作的学生中38%认为,不发达城市吸引他的原因是就业相对容易;26%则认为是竞争压力小;36%认为能获得更多重视。

  个案:趁着年轻,做想做的事

  面对大城市就业压力的高峰,一些应届毕业生选择了“上山下乡”。当然相对于传统的上山下乡,现在的“上山下乡”已演变成了就业的新发展趋势,大学生选择到不发达的城市就业,到基层去工作、发展。

  广州某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小林应聘到了韶关一家企业工作,小林表示:“现在就业很多都是靠关系,也比较容易找到好工作,像我们这样什么都没有,样样都很普通的毕业生来说要与他们在大城市竞争,要获得好的生活很难,所以我宁愿到小的城市去发展,机会可能会比较多,也比较稳定。”

  如果说小林的选择多少有些出于无奈,那么还有一些毕业生选择“上山下乡”,则是将就业和自己的职业理想结合在一起。小飞是北方一所著名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在学校里成绩十分优异,又是校学生会主席,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普遍认可,毕业他既可以选择保研,也可以凭自己的能力找到一份令人艳羡的工作,本来前程似锦。可就在这个时候他却做出让大家大吃一惊的决定———到山西去支教。小飞对自己很有信心,他说,工作的机会很多,可是真正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机会不多了,趁着年轻,做想做的事,人生就不会有缺憾。

  专家说法:基层是舞台而不是避难所

  CHR可锐首席职业顾问卞秉彬认为: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之下,发达城市更是就业的中心,一些应届毕业生选择“上山下乡”不失为明智之举。避开就业的“高峰城市”,到不发达的城市中去,更容易实现就业。而且在周边城市快速发展的形势之下,他们对高级人才的渴求更为强烈,人才竞争也没有发达城市那么激烈,大学生到这样的地方更容易受到重用,更能找到自我发挥的空间。

  不过,卞秉彬指出,看中中小城市蕴藏的机遇而去发展,给自己广阔空间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与社会的发展,这是件好事。但是如果仅仅是把中小城市当成自己的避难所,那就值得商榷了。在调查中,有应届生就表达了这样的想法:现在竞争压力太大,大城市需要每天不断快速的成长,看现在硕士、MBA一大堆,工作也不怎么样。我一个本科生与他们竞争太难,还是到小地方会更安稳些,压力也不会这么大。

  对此,卞秉彬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之下,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但是这不应该成为逃避发展的借口。大学生就业仍然需要准确的职业定位,根据自己的职业气质,职业价值观等来清晰地分析与了解自己,而不能在就业压力之下随便做出选择。卞秉彬介绍了他接触过的一个例子:某师范学校毕业的陈先生当初为了稳定到小城市做教师,但是这与他的职业气质与职业兴趣不符,七八年后忍受不了就面临着重新选择职业发展,从零开始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必须有一个职业规划,工作应该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前提。贪图一时的安稳只会是以未来的前途为代价。”卞说。

  本版撰文:新快报记者谢少媛实习生张小阅

  (晓健/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