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曝光不成为曝光是谁的胜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5日09:46 浙江在线

  昨天有二则新闻引起笔者的关注——一是央视最新一期《每周质量报告》调查发现,当前市面上不少蜂蜜实为淀粉与糖浆的混合物;二是经国家质检总局检查公告,超过10%的茶饮料细菌含量严重超标。——笔者“悲情”的不是这些黑幕有多黑,而是这二条新闻在报道过程的“特点”:一是只占了报纸媒体可怜巴巴的“豆腐块”位置,二是不再出现“黑幕”与“曝光”这些字眼,三是没有引起丝毫的反响。

  不禁悲从中来:食品安全问题本来是与生命倏关的大事情,为什么市民会“处之泰然”?当食品安全不再成为问题,当黑幕不再是黑幕,当曝光不再成为曝光,到底是谁的胜利谁的失败?

  想当初,当劣质奶粉、苏丹红辣椒浆、假冒“优之良品”等问题食品被曝光时,市民一片哗然,一是因为问题食品危害性之大,令市民心有余悸,二是因为媒体的“大胆”与“深刻”,市民终于认清了“阶级敌人”的真面目,三是市民在翘首以待有关部门的严惩不赦以“杀一儆佰”,希望从此可享国泰民安。但结果,市民等来的却是更多的问题食品:如注水猪肉、潲水食油等,而且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很有堤坝尽溃之趋势,至于期待已久的有关监督管理部门的“严惩”,却只限于“大检查、封存问题食品,外加提醒市民一句‘购买食品要到大商场要看清商标要……’”。一次次的期待,一次次的失望,大概没有多少市民经得起这种“锤炼”与“欺骗”,为了不再“受伤”,“处之泰然”就成了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有关部门对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监督真的是一筹莫展毫无办法吗?笔者以为问题还是出在监督管理部门身上。首先是想不想管。食品生产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成为“稀缺资源”之同时更关乎相关部门和官员的隐性利益,有关部门严重滞后的监管模式令人很是怀疑官与商之间是否有暧昧的关系。管还是不管?好像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其次是怎样管。食品行业是一个相对高利润的行业,经济市场的逐利原则令不法商家铤而走险大量生产伪劣食品,这无疑增加了监管的难度,而当前和风细雨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治理方式由于无法提高其违法成本,所谓的监管于是就成了一句空话。

  那么,怎样监管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呢?一是严惩,既然是关乎市民的生命,严厉打击绝对无可厚匪;二是“建立起一种追究监督部门的责任机制,以监督监督机构履行职责到底怎么样。”(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语)对每一次引发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除了追究商家的责任外,更要追究监督管理部门的责任,是谁、是哪一个相关部门允许有害的食品流入市场危害市民生命的?假如有一套严厉的监督监督机制,保证监督行为的有效实施,对监督部门进行问责,何至于造成当前食品市场“黑幕不再是黑幕,曝光不成为曝光”之局面?


作者: 陈德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