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研究员偷渡四"老婆"只因"脸皮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5日15:16 浙江在线

  沸沸扬扬的儒学大师、中国社科院研究院原研究员郑家栋,利用出国机会以伪造结婚证等方法将4名女子以妻子的名义带往美国实施偷渡案,随着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处郑有期徒刑2年而尘埃落定。耐人寻味的是,郑家栋之所以违法犯罪,“不是为了钱,何况自己也不缺钱”。因为听说自己经常有出国机会,这些老家的“穷亲戚”和“穷朋友”纷纷央求他帮忙把自己带到国外,去打工挣钱。因为脸皮薄,才答应了她们。只是我不明白,如此解释究竟是“郑大师”脸皮太薄,还是太厚。

  我们知道,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郑家栋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学术专长为儒家哲学与儒家思想史,中国当代著名的“儒学大师”,应该深得儒学的真传。儒家的“仁”,即要求人们努力自觉地追求道德完善,建立有序和谐的人际关系。用现在的话说,一个人只有首先搞好了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够以自己人格的道德感染力影响、教育和管理他人。“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郑大师对所做行为的违法性质应该是心知肚明的,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与儒家的“仁”相去远矣。

  而“礼”是人行为的成文条理、是社会倡导和遵循的外在规范。儒家之礼不仅规定了社会结构和秩序中各个角色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还详细规定了他们各自不同的行为规范,提出了各自不同的道德要求。处于社会结构中任何地位的人,他的行为必须与自己的社会身份相符合,即必须遵循礼所规定的行为模式。“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郑大师是教书育人的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却做出了与自己的职业信仰和道德操守相背的事情,“非礼而视,非礼而行”,简直就是对儒家礼法的亵渎。

  待人处事诚实不欺,言行一致是为“信”。儒家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郑家栋3年偷渡4个“老婆”,玩得就是以假乱真、移花接木、张冠李戴诡诈术,甚至以伪造结婚证等手法,将自己的妹子冒充妻子携其偷渡出国,如此“乱伦”无耻实在为人所不齿。何况,故伎重演,一而再再而三,自以为得计。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郑大师再有名望,再聪明过人,露马脚是迟早的事儿。

  有人说,儒学研究和传播是一种职业,并非是一种信仰,也就是说,郑家栋的行为仅仅是个人的行为,与儒学无关。对此,我颇不以为然。一个天天讲仁讲礼讲信的人,不说潜移默化,至少也是耳濡目染,天长日久的接触就不会对个人的道德、理想、价值、伦理观产生一丁点儿影响。即使仅仅把儒学当成混饭吃的饭碗,也至少应该知道不能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毁自己的饭碗吧。可儒家思想、儒家文化硬是没有让郑大师变得知礼明信,修身养性,“止于至善”,其反倒变得没有道德感、是非感、耻辱感了。

  而郑家栋却说自己这一切都是缘于“脸皮薄”,源于自己心太软,根于自己太善良,耐不住央求。他收了人家17万元,还说“不是为了钱”。或许那些龌龊行径,在他眼里早变成了“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善举了。郑家栋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认为骗取签证不是偷渡,自己是哲学界著名人士,被办案人员误导而认罪,法院应判无罪。在如此情景下,仍然摆出“哲学界著名人士”的名头,难道也是因为脸皮薄,怕羞耻了自己不成。这样的儒学大师,其实正相反,脸皮比城墙拐角还厚。所谓脸皮薄,未免过谦了吧。


作者: 刘效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