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论大学“垮掉”的三种途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10:37 四川新闻网

  湖北咸宁医学院从2001年开始大规模混乱扩招,许多达不到本科录取线的考生,凭着几万元的硬通货顺利迈进本科行列。而且学校承诺保证毕业拿文凭,出现了招生腐败、课程自学、开卷考试、私改分数、作弊成风等等诸多乱象。“学历寻租”的后果是学校声誉丧失,一些用人单位见到该院的学生,立即免谈:你们那里乱七八糟,水货太多!(7月24日《中国青年报》)

  随着毕业生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咸宁医学院这块原本在许多地方都受欢迎的金字招牌倒掉了。审视这个“个例”的失败,或许能够给目前风光华丽的大学教育以反向的警示———一所大学怎样就“垮掉”了?

  一是地方政府与大学的“利益合谋”可以把大学害掉。地方政府与大学之间存乎纠缠不清的利益关系,原本这是一个互动的良性循环。但是,在双方欲望急速膨胀的对接中,这种关系就会逐渐畸形起来———学校要“升格”或者上规模,地方政府当然乐此不疲,但却不投钱,而只是给政策增加招生指标。正如专家教授形容的,政府本要对一所高校投入100万元,可能就划给高校一两百个“专升本”名额以代替。如此,学校有限的资源被无限地稀释;另一方面,种种扩招乱象也应运而生,学校声名扫地。咸宁医学院的混乱扩招,当地政府部门不应该不清楚,因为学院不可能随意印个红本本当毕业证,而必须经过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当年录取底册核发毕业证。如此大规模的“学历寻租运动”就在主管部门眼皮子底下进行了5年,双方是否存在着什么利益关系,很值得追问。

  二是大学的商业化运作可以把自身卖掉。像咸宁医学院这种办学模式,已经扯掉了最后一块“遮羞布”而变成了赤裸裸的商业运作,几乎在所有环节都直白地展示着攫取经济利益的取向,与其说是教育,不若说是商人。其实,商业化倾向又何止这一所学校?名牌大学“无厘头”的豪华价培训班不也如此吗?学者张汝伦对中国大学的境况痛心疾首:“今天的大学真的又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或已无需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吗?只要在大学校园里走一圈,公司、商行、卡拉OK和超市乃至歌舞厅和酒楼,大学一概不缺。”从经济上讲,大学在商业化运作中获利了,但却卖掉了自己的牌子。

  三是大学精神荒芜可以自己颓废掉。其实,无论“利益合谋”,无论商业运作,都是大学精神荒芜的表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大学者,乃大师之谓也,非大楼之谓也”,常常被我们搬弄出来晾晒,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这些已经是高不可及的境界。面对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冲击,大学没有坚守自身,而更多的是媚俗、趋利。精神的荒芜与迷失,迟早会使大学与市场商业融为一体。但大学舍弃了文化根基,在商业上是站不稳的。

  就如同一滴水能够折射阳光一样,咸宁医学院的诸多乱象实质上是目前大学问题的放大,也是一次集中爆发。其中的教训,很值得大学反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