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亲绿学者批扁 打破“非蓝即绿”思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11:43 中国台湾网

  经历十天左右的连署、批评与讨论后,亲绿学界日昨再度以“壮大公民社会、提升台湾民主”的声明,针对这段期间陈水扁、民进党乃至社会各界对他们早先声明的种种论述,做了一番回应。对陈水扁有所善意回应,他们表达了感谢,但对陈水扁终究没有辞职,他们也表达了遗憾。台湾《中国时报》今日社论指出,对知识分子而言,再重的话好象也只能言尽于此了!

  社论认为,历史会公平的记载台湾知识分子的这次行动,陈水扁此刻不论理或不理会,都会有属于他的历史审判与评价,不必我们今天急着去下任何断言。我们想回应这批学者的是,千万别低估你们的力量!你们这次行动为台湾所做的贡献,并不在于能不能把陈水扁拉下台,而是成功的将台湾已呈死水一滩的论述空间,给翻搅活化了。所以遗憾归遗憾,可千万别气馁!陈水扁今天不辞职,总有一天要去职或卸职,但台湾还要走下去,还需要活力,更需要想像的空间。

  社论讲,不讳言说,已经有好长一段期间,台湾的论述空间被禁锢在蓝绿二元的思维框架里。所有的观念、政策、事物等都被分类成蓝绿两套尺码,而且绝对是立场先于一切。议论任何事物,在论述内容都还未展开前,许多人就习惯性的先检查你站在哪一边,选对了边,所有论述挑剔都不挑剔就判定是对的,选错了边,再好的见解都不予理会,甚至横加扭曲予以痛批。这种先订标签,再论是非的思维习惯,政治领域当然最严重,这几年也正向其他领域渗透。影响所及,已逐渐变成不先选边,就不能对话,选完了边就更难对话的困境。少数论者尝试超越蓝绿框架加以论述,照样被粗暴的加以标签,用孟子当年“天下之言不归扬,即归墨”的景况加以形容,当下的台湾就是“非蓝即绿”。

  社论分析说,这种现象的形成,当然与台湾特殊的历史与转型经验有关,过去为对抗国民党一元化的威权统治,民间在野的批判力量一直是选择与反对运动结盟,这种同盟关系在政党轮替后并未有效分殊,反而被迅速兴起的蓝绿对抗所吸纳掩盖,让原本正常的在野批判力量被扭曲,就如同学者们在回应文中所指出的:“反对党对政府的监督被视为敌我的对抗,而非民主竞争;民主过程中可能的政党轮替,则被定位为旧政权的复辟”,而这种长久“受伤害的感情”,使得在台湾的所有人“无法理性平和地看待彼此的差异,合作营造共同的未来”。我们以为这种忧患意识,才该是台湾社会看待这群学者所提诉求的重点!他们其实也曾一再强调过,他们站出来发声,不是为“倒扁”与“挺扁”那么简单,而是为了要共同耕耘台湾民主的未来。

  因而,他们一点都不回避社会各界贴在他们身上的“亲绿”标签,反而藉由这种身分的社会建构,示范一种理念先于立场,是非大于党派的批判实践。是的,谁说“亲绿”就不能批评执政党?谁说“批扁”一定就必须是泛蓝的专利?在政治道德的天平上,重点是大是大非,谁管你政治成分是蓝是绿?如同他们自己所说的,如果以同样“民主宪政”的标准去要求“政府”所有的官员,为何面对全台有权力、最尊荣的职位,“反而降低了我们的标准与期许?”。或许也因为这样,我们也才会看到他们在提出声明的同时,曾不断召唤泛蓝的学者也能主动站出来针砭、批判国民党。毕竟若只有他们跳脱蓝绿的框架,多数人还是复制旧有思维,那么这股启蒙的力量很快就会被掩没的。

  社论表示,看得出来,学者们对他们所抛出的召唤,未能促成陈水扁辞职及民进党反省,有些失落与失望。换个角度想想,有多少个掌握权柄者会因为一篇知识分子的声明,或仅是为了成全自己道德的历史令名而自动认错下台?更不必提有多少政权会因为道德的理由推翻自己的领袖了!

  重点还是在于,这些声明有否唤起台湾社会里已经快死绝的批判活力,这才是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毕竟政客、政党都会轮替,民间社会才必须永远健康的运转下去。套句学者们的一句话共勉吧:只有挑剔的人民,才有优质的政党。(海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