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世界独生子”的喜与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13:25 新华网

  近期,记者在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见所闻,喜忧参半。喜的是具有“世界独生子”之称的黔金丝猴受到完好保护,忧的是山区群众为保护这一珍惜物种,生活依然贫困。

  社会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保护之间的矛盾是一个世界性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山区,矛盾更为突出。梵净山保护区与当地政府为了黔金丝猴的明天,在财力十

分困难的情况下,还是做出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只是步履维艰。

  黔金丝猴的忧虑

  黔金丝猴仅分布在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地球上仅存的黔金丝猴种群,是我国列为一级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也是《濒危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1》中列为“E”级,即濒危度最高的动物。

  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杨业勤介绍,在我国特产的川、滇、黔三种金丝猴中,黔金丝猴是数量最少、栖息地最狭窄、生态学资料最少的一种。为查清黔金丝猴的数量、生态习性、栖息环境以及周边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保护区的科研人员开展了6年的“黔金丝猴野外生态调查研究”。

  杨业勤说,目前梵净山黔金丝猴仅有800余只。由于其栖息地狭窄,即使加强保护管理,其种群数量也不会获得较大的增加,且濒危度仍在提高。

  研究人员孙敦渊告诉记者,1992年经国家批准,他们从野外捕捉了7只黔金丝猴进行人工饲养研究。经过三年的努力,至今已繁殖了15只,雌雄比例接近1﹕1,这标志着中国黔金丝猴人工饲养繁殖技术已经成熟。专家认为,黔金丝猴的人工驯养和繁殖技术,不仅填补了世界上这一物种研究的空白,也为挽救这一濒危物种起到积极作用。

  记者在梵净山实验区看到人工繁殖的襁褓中的黔金丝猴“心心”,孙敦渊如待小宝宝一样细心给“心心”喂牛奶。“心心”母亲因严重贫血,不能喂奶,产下时只有500克的“心心”十分虚弱,输了8天的营养液得以成活。

  孙敦渊动情地说,因“心心”血管细小,针头不易固定,医生只能用自己的手为其固定,一两个小时下来,医生的手麻木得不能动弹。“心心”是靠大家的爱心和责任心存活下来的,“心心”名字也由此而来。

  野外调查发现,野生黔金丝猴繁殖缓慢,主要是淘汰率高、繁殖率低,其性成熟要到八九岁后。孙敦渊忧虑地说,黔金丝猴的理论年龄是25岁,人工饲养的第一代黔金丝猴已30岁,进入老年。再加上其栖息地周围是农耕区,人类的活动使其生存空间愈加狭窄,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形势依然严峻。

  社区共管,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生物多样保护已是当今人类社会一项公益性的社会活动。但保护的成本是以牺牲当地社区的发展机会及农民利益为代价的。

  梵净山处于我国亚热带中心,是长江支流和乌江水系的发源地。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各种动植物达5000多种,其中我国著名的珍稀植物“中国鸽子花” ――珙桐在这里形成了罕见的野生群落。被黔金丝猴采食的木本植物有100余种,占分布区木本植物的39%。同时,它们还取食一些昆虫和鸟蛋等。

  梵净山周边涉及江口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等3个县的7个乡镇1.3万余人,其中核心区还有几百人。社区居民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人均产粮200公斤左右。

  杨业勤介绍,从1903年至1996年间,捕杀黔金丝猴的事件经常发生,直至1979年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黔金丝猴正式受到法律保护后,受利益驱使,仍有人以身试法。盗猎者中有国家干部,也有农民,农民为多数,原因是贫穷。

  杨业勤说,山里的农民一直依赖林木、中药材及捕猎为生。在国家对天然林和野生动植物实施法律保护后,便断农民的生路。农民直接面对的是没有了现金来源,同时还要面对交通不便等自然环境的制约。

  杨业勤说,保护区自建立以来,与全国其他保护区一样,经历了严格控制、协调关系和社区共管三个阶段。

  在1978年-1988年10年间,是保护区孤立的严格执法管理阶段。这个阶段,保护区只告诉社区群众不能在社区做什么,并没有告诉他们该做什么,群众没有参与决策和活动实施的权利,管理工作处于被动地位。保护区资源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护,农民却没有从生物多样保护中获得收益。保护区与社区群众关系对立。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为缓解与社区群众的矛盾,保护区五年间投入资金40余万元,从社区公益事业上做一些帮扶工作。如修桥补路、维修学校、架设电线及引进优良山羊品种等。

  杨业勤遗憾地说,由于没有经验,直到90年代后期,保护区才意识到仅付出“不图回报”的帮扶办法反而滋长了社区群众依赖思想,且农民的生活水平依然低下,农民对保护区资源的依赖程度依然很高。保护区感觉有些“独木难支”。

  据调查显示,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收入、粮食产量及资源利用水平等普遍偏低,经济林少、交通及基础设施差等制约了农民的发展;农民对建材薪材的消耗量大,存在着偷猎、盗伐及火灾隐患等。

  近年来,保护区在与当地政府达成共识,进行了“大社区”建设,即保护区的社区从单纯的乡、村、村民组延伸到周边的县政府。凡与保护区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有关的单位和部门,都应视为“社区”的一部分,如林业、农业、畜牧、环保、扶贫等相关部门。大家认为,只有改善社区群众生活状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同时,保护区也通过自己有限的力量,与社区形成了互动关系。如保护区在接受凯文村希望维修其村小学校的请求时,也提出了希望村民保护河道的建议。

  长期以来,村民们采用的农药、炸药、电击、网捕等捕鱼方式,对河流和鱼类造成了严重破坏。

  凯文村欣然接受了保护区的建议,立即要求居住于河流附近的每户人家集资5元、其他地方集资3元,用于购买鱼苗投放河中,并将保护河流的决议内容纳入了“村规民约”。

  谁来分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担?

  

  江口县副县长李云德一说起梵净山的保护与开发问题,颇为感慨。他说,大社区建设对梵净山社区居民来说虽然是一次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但谁来分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担,任重道远。

  李云龙认为,梵净山涉及的三个县都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问题是当地政府的一块“心病”。梵净山保护区保护到今天,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法律盲点,如属地管理原则,生态补偿问题等。农民的增收不是仅靠一个保护区就能完成的。保护区不是一级政府,只是一个管理机构,因此,如何使保护区与农民生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与思考的问题。

  杨业勤认为,在保护与利用之间需要找到一个支撑点,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野生动植物保护任重而道远

  梵净山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B)批准为国际生物圈保留地网的组成部分。有专家认为,中国拥有世界10%以上的动植物种,建设和管理好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这些物种资源行之有效的措施。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生物类型,它们互相依赖又互相制约,使自然生态和食物链保持动态平衡和稳定,各种生物得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贵州地处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中上游交错地带,雨量充沛、气候温润,自然环境复杂,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据贵州林业厅副厅长张礼安介绍,自1978年贵州建立第一个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来,目前全省已建立森林和野生动物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94处。其中国家级保护区7处,省级保护区2处。保护区总面积达8600多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5%。

  在这些保护区中,有以黑叶猴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沿河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以黑颈鹤等珍贵鸟类和高原湖泊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是社会财富的源泉。梵净山悠久的佛教文化,是海内外游客不断的原因之一。梵净山在明朝中叶即以西南佛教名山著称,又称贵州第一名山。在万历年间,香火鼎盛,山中寺庙达50余所,有人称此方为“净土”。

  梵净山不仅是黔金丝猴的栖息地,也是人类心灵栖息的家园。杨业勤说,从黔金丝猴到游客到社区百姓,大家都在充分享受着保护自然环境带来的成果。仅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就接待游客10多万人。

  村民杨清和透露,他家仅今年“五一”期间,就接待了游客200多人,收入六七千元。

  杨清和说,是因为梵净山的生态环境好,才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他家用沼气取代了柴火,家里还有卫生间,自来水。这里的年轻人绝不会像过去那样乱砍滥伐,看见别村的人乱砍树,他们会感到心痛。

  有专家称,全球变化导致物种分布范围和丰富程度的改变,甚至物种灭绝、森林面积锐减、湿地缩小、土地荒漠化加剧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生物多样性锐减形势严峻。如果不尽快采取必要的措施限制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濒危物种的不断消失最终必将惩罚人类自己。(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