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路人哄抢事件”文章应可反事正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16:06 浙江在线

  近日(7月26日),在上海的福州路近山东中路路口,一名男子装着6000元现钞的纸袋突然破损,5分钟内,散落在地随风飘飞的钱就被路人哄抢一空,只有一人主动将拾取的现金交还失主。经多方努力,失主最终只捡回了3200元,其他2800元落入了行人的腰包。对此,有相关官员、律师及市民都作出了相应的负面评介(《东方早报》7月27日)。

  应该说,这的确是一件令每个上海市民有点尴尬的事件。因为在公共场合,特别是

在离开相识人群眼光与熟悉环境的前提下,人性弱点是最能显现、同时也是最能体现个人素质水准的。所以对这次的哄抢事件,相关人士作出的负面评介,既可说是一种社会反应,同时也是一定社会总体健康意识体现。可尽管如此,笔者仍然认为,这个哄抢事件仍然具有相当的反事正作社会价值。

  因为正如人们从报道所了解,在发生这次哄抢事件的当日,已经有官员、律师与市民对参与拾钱不还的路人行为作出了法律与道德的相应负面评介,这当然有必要。不过想说的是,如果仅仅只停留于此层面,也许这次哄抢事件的社会效果就会像以前一些市民将公共场所景观盆景(花)拿回家一样,效应可能只处于社会浅层。最后只能也会是事过境迁而风平浪静,社会效果也不会比早前的类似事件好到哪里。就此而言,抓住类似事件以不同角度作出解读,于推进社会总体道德水平的进步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就以上述事件为例,不能忽视的是在参于捡钱的行人中就有一人主动将钱交还了失主,应当说这是一个此次令人尴尬事件中的人性“亮点”,所以对这位唯一路人在当时是怎么想的,其在何种心态下把钱交还给了失主,并进而作一点解读。也许会比简单地对相关不道德行为作一点负面评介就了事要好得多,对社会道德总体水平提高也许会更具积极意义。

  而以社会进步眼光看,由于社会群体间道德水准存在差别性,而这种差别又决定了对同一事件不同人群会作出不一样的评介。因此作为社会反应的相应评介机制,就必须要能在同一社会事件或差别事件的不同群体反应中,一方面要发现相关的负面反应并作出应对,以防止社会总体意识的滞后;另一方面更要具备发现先进的社会道德“亮点”敏感度,以借此推进社会总体道德水平的提高,因为这才代表了社会健康与发展的方向。

  所以,就上述的行人哄抢事件来说,其在社会性质上固然有着让人尴尬的一面,但也同时有着虽量小而贵大的人性“亮点”。所以,我们如能站在更高的社会立场,并对此作出互相映照的社会评介。那谁能肯定,那些捡钱不还的人就不会在社会感召与内心自责的影响下,再把钱交还。而倘真如此,如此社会评介的乞不是更好。因此就此事评介而言,笔者在此不得不想说一句:“路人哄抢事件”文章应可反事正作。


作者: 周义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