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地震小知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22:51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7月27日电(付雁南、吴晶晶)大自然所产生的各种灾害中,地震灾害被列为群害之首。但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普通公众却不一定了解。 全球7秒一“震”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约7秒就有一次。 地震绝大多数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其中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了全球地震的80%,欧亚地震带集中了15%。 全球地震中,有85%发生在海洋,15%发生在大陆。 我国是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之一 我国位于全球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所以地震活动十分频繁。我国的陆地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14,但发生在我国的大陆性地震在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中所占的比例为1/3。 历史记载中,全球死亡超过20万人的6次地震,有4次发生在中国。其中震级最大的为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震级为8.6级,死亡23.4万人;死亡人数最多的为1556年陕西华县8级地震,共造成83万人死亡。 震级提高一级,能量增加30多倍 两个震级仅相差一级的地震,其能量的差别可以达到30多倍。也就是说,一个8级地震相当于发生了30多个7级地震,约1000个6级地震。 同一地震各地烈度不同 衡量地震的标准除了震级之外,还有烈度。烈度是地面及建筑物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我国把地震烈度分为12个等级。 震级与烈度的关系,打个比方,震级相当于原子弹的当量,而烈度就相当于原子弹在不同距离点造成的破坏程度。一般而言,距离震中越近,地震产生的破坏越大,烈度也就越高;距离震中越远,地震产生的破坏越小,烈度就越低。(完) 相关专题:唐山大地震3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