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取缔打工子弟学校必须遵循程序合理性原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00:00 红网

  7月8日,北京市海淀区30余所打工子弟学校,因未达到办学标准被海淀区教委统一叫停,万余学生暑假过后将面临转学困境(详见7月27日《新京报》报道)。

  “未办理办学许可证,条件不合格,违法办学”——尽管教育部门有取缔打工子弟学校的最“充分”理由,但是笔者依然认为,在现时公立学校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笼统取缔并非上上之策,有关部门必须遵循程序合理性原则、穷尽一切商榷手段方可取缔打工子

弟学校。

  按照有关部门的设想,被取缔学校的万余名学生将全部分流到海淀区的公立学校,而要顺利完成这个过渡,这一万多名学子面临的难题至少包括昂贵的借读费、遥远的上学路程和入学所需办理的“5证”等等。

  获得办学许可证、此次未被取缔的北京行知学校校长易本耀,在2004年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透露:在相关政策出台之前,海淀区教委的同志私下里告诉他先干着,滚大了再说,教委的态度很明朗,这是替政府在办好事,一定要注意安全,先干着,我们等政策。(2004年6月8日《新京报》报道)”

  在外来人口不断涌入城市、越来越多外来人口的适龄儿童需要入学而公立学校又无力提供足够教育资源的现状下,相信大多数打工子弟学校也正是看中了这一块充满商机的市场,抱着这种“先干着,等政策”的态度在办学。这一现象的背后,是近年来打工子弟学校不被政府足够关注与重视、不得不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和维续、不断被边缘化的惨痛现实。

  其实,我们所面临的不是“不合格”的打工子弟学校是否需要取缔,而是政府能否在确保所有打工子弟能够顺利且便利转学入学之后、如何进行取缔的程序性问题。如果政府不能“确保”,那么取缔自然而然就无从谈起。从海淀区这次取缔30余所打工子弟学校的行动来看,我们看不到政府部门在“确保”这方面作了行之有效的工作。面对媒体采访,有关部门遮遮掩掩、三缄其口,其实质就是他们背负了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事前毫无取缔预警、事中没有妥善对策、事后听证陈述申诉流于形式,整个取缔工作本身就违背了程序合理性原则。

  要知道,为政府解决了大难题、客观上也创造出巨大社会效益的打工子弟学校,从未享受过政府在政策、资金和人才等层面的优待与资助。当前情势下,打工子弟学校很难达到政府法律规定的办学要求,仓促笼统地取缔它们,有关部门只是轻描淡写地把皮球踢回给了社会、抛给了尚不知情的旗下各所公立学校。就算现时的公立学校可以完全接纳那万余名学生,相关部门是否应该尽早召集相关利益方广泛讨论、做出科学缜密的筹划而不是搞“突然袭击”、“突然死亡”,否则,主管部门就有推卸责任之嫌。

  “社会力量办学这一块是区县政府和教委管理的,这些学校以前没有被关闭,可能是当地教委不知情。没有合法的手续是不允许办学的,至于具体解决方式要学校和当地区县教委和政府协商处理。”——北京教委有关人士的表态根本就站不住脚,事实上,有关部门在公立学校资源不足之时,就默许甚至鼓励一些打工子弟学校违规办学,而一旦出现转机之后,便要立即取缔这些学校。瞬时之间,有关部门就过河拆桥,情何以堪?

  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出台,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行政举措实施,切不可操之过急,必须慎之又慎。倘若海淀区教委能够确保“一个都不能少”,万余名打工子弟均能顺利且便利地转学入学,我将旗帜鲜明地支持有关部门采取的取缔行动。现实是有关部门在急速取缔之后,并无急速出台一个稳妥且完善的方案来实现这个目标。鉴于有关部门的取缔行为违背了程序合理性原则,对于此后打工子弟能否“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我始终觉得忧心忡忡。

稿源:红网 作者:邓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