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仁与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04:05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仁是“道德遗产”,荣是道德标准的价值指向。

  把仁与荣结合起来,始自孟子。孟子说,“仁则荣,不仁则耻”。从春秋时代“衣食足而知荣辱”将“荣辱”一并提及到如今,我们趟过历史长河,真切地感受到有一条“仁”的长线在贯通古今,把“仁”与“荣”安排得恰似一对孪生兄弟般亲密,血脉相连。

  仁是一种宽容。“网开一面”,是仁。不毁林而猎,“山林非时不升斧斤”、“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也是仁。仁,寓于生态平衡中,寓于可持续发展中。荣缘发展而生,缘“仁”而生动,起自人与自然的共处相融。

  仁是一种博爱。仁以“爱人”为度,《论语》称,“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上说,“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韩愈在《原道》中称,“博爱之谓仁”。北宋二程毕其精力在区分“情”与“仁”:“爱自是情,仁自是性,岂可以专爱为仁?”仁是义、理、智、信诸德的聚合,是超越自我的表白。

  仁是一种道义。《易传》说,“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管子》说,“仁从中出,义从外作”。仁是“义”的内化,义是“仁”的外表。荀子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明分荣辱,是安身之本。“平生德义人间诵,身后何劳更立碑。”把践行道义作为标尺,是“仁”,更是“荣”。

  仁是一种通达。“通情”与“达理”缘于仁,往来谦和系于仁。谭嗣同用“仁”来试图改变“纲常名教之网罗”,认为“仁即通”、“通即仁”,倡导“通”以“冲决网罗”,进而实现“中外通”、“上下通”、“男女内外通”、“人我通”。通与“塞”相背,荣与辱在一念之间。立于“通”,有助于换位思考,有助于寻求“平衡态”。“通”生“平和”,生“智”、生“财”,有“通”才有“荣”。

  仁是一种求索。仁在历史演变中提升理念。《说文》称“仁,亲也,从人,从二。”从“立身”到“爱人”,从“仁政”到“仁即通”,儒家之“仁义”力争赢得更多的认同。大众认同成正道,众多认同显光荣。

  仁是一种境界。仁出自本性,至德、至义为上。苏武北海牧羊,不辱使命。岳飞戎马一生,精忠报国。林则徐虎门销烟,“师夷长技以制夷”……仁者,贵在报国为民,贵在舍生取义。顾炎武以“仁”为“天下兴亡”之责任,发挥出“仁”的积极一面。报国是荣,倾情为民是荣,“成仁”当是荣的一种升华。

  仁是修为,荣是果。仁者不求荣,荣自身边生。只要时刻行仁、重爱,与时代一同放歌,何处无“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