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诗的意象与乡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04:15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鲁彦周长篇新作《梨花似雪》以凄婉清丽的笔墨,叙述了周家三代五位女性的命运,也写了她们命运牵连在一起的不下十个男性的故事。命运牵肠挂肚,故事曲折动人,字里行间,浮动着诗情,有不堪回首的往事,更有生命的欢歌与哀歌。读这样的作品,既给人以如诗如梦的审美享受,也让人哀伤,进入历史的沉思。

  《梨花似雪》是鲁彦周在年逾古稀之后,动用了他的全部艺术积累和生活积累而谱

写出来的一曲生命的歌吟,一篇情采斐然的篇章,一段逼真造化的织锦。然而,又似乎归于素淡。“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文心雕龙·原道》说“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我看,《梨花似雪》,就达到了这样的自然境界。

  在《梨花似雪》的艺术画面上,自始至终,浮动着一抹淡淡的乡愁。他的故乡,就是巢湖岸边的鲁集。那里是他人生的出发点,他正是从那里驾起艺术的风帆,出巢湖,入长江,而后遨游于海天之间;从《梨花似雪》看,那里也是他人生的和艺术的归宿点,他似乎又回到了巢湖,一湖烟水,仍然是他的灵感的源泉。所以,在一抹淡淡的乡愁的后面,在《梨花似雪》的文化意蕴的深层,我看到的是作者浓得化解不开的乡情和乡思,是他对故乡、故土、故园、故人的深沉的爱。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整部作品,都是对往事的追思和追忆。

  鲁彦周最难忘怀的是他故乡的梨园。“满枝满树的梨花,像雪一样洒满枝头。”“这无比洁白的梨花铺天盖地地开满了一园子,无边无际,色彩缤纷,一眼望不到头……”作家把这部作品取名《梨花似雪》,而这段关于梨花的第一次描写,更具有点题的作用。作为实写,梨园和梨花,是人物活动的环境与背景,有时,还是人物活动的一方小小的舞台。作为诗意的隐喻和象征,梨花的意象,在作品中虽反复出现,反复被描写,因为结合了人物活动的不同情境,晕染了不同的情感,情绪与心理的色调,读者不仅不觉得重复,反而增加了对诗歌中意象回环咏叹所产生的审美效应。梨花是女性纯洁品格的象征,也是纯真情爱的象征。母亲宁蓝瑛与情人方真的邂逅野合,是在周家梨花盛开的时节;大女儿周丽与牛勤的结婚,是在梨花飘香的时节;二女儿周凤与黄承的新式婚礼,也是正逢梨花开放之时,而且特意赴四周庄举行;小女儿周彩与何开的结婚,还是被作家安排在梨花似雪的环境下。甚至不是小说的“纪事(七)春残”里,那个发生在少年作者和以死殉情,以死殉了自己清白和节操的小寡妇之间的生死恋情,也是发生在梨花似雪时候。这是一段哀艳凄绝的往事,它刻骨铭心地留在了作者的记忆里。读了这段实有其事的散文,我甚至觉得,这就作者创作《梨花似雪》的灵感的元点,是第一推动力。

  这部作品在结构上有点奇特,分小说部分和纪事部分。以其性质而言,小说是虚构文学,纪事属纪实散文,搅和在一起,有点不伦不类。我初读时,不甚习惯。及至习惯了,深入了,才知作者并非一时心血来潮,恣意妄为,而是苦心孤诣,惨淡经营。依我之见,这种结构方式的合理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其一,这种结构适合作品所处理的具体题材,纪实,纪的是故园,写的是乡愁和乡思,虚构则是在故乡的背景下的虚构,人物也取材于那一片土地,要表现的同样是乡愁和乡思;其二,纪实部分可以作为小说部分的乡土文化背景参照来读;其三,无论纪实还是虚构,其创作主体都是同一作者,可以起到虚实对照,虚实相生相克的作用,虚中可以见实,实中可以见虚;其四,纪事部分有助于对虚构小说的解读,“心有灵犀一点通”嘛!

  《梨花似雪》中宁蓝瑛、周丽、周凤的形象的成功塑造,她们的不同命运的展开和她们的独特人性的开掘,都进一步证明了鲁彦周无愧为当代女性描写的高手、圣手。周凤性格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她的性格和命运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她的正常人性的异化,都被作家描写得入情入理,令人信服。而对周丽的描写,更能见出作家的功力。他把她写得平凡、朴素、本色,在她身上体现了一种真、善和美的理想。鲁彦周为我们当代中国文学贡献了一位东方圣母的形象。我们应当感谢他。除了这些女性外,方真、牛勤、方青,罗南民、军政委、黄承、匡星等,也都写得各有特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