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民航重拳治内显示推进和谐民航理性作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06:00 光明网
陈庆贵

  昨天,中国民航总局发布针对首都机场航班延误采取的专门应对措施。今后,旅客遭遇航班延误不愿去宾馆住宿而选择在候机楼内过夜时,首都机场不得关闭空调和灯光;大面积航班延误发生后,各相关部门必须在20分钟内及时对外发布信息(7月23日人民网)。我注意到,这是先前民航总局为减少雷雨高发季节航班延误决定,在7月15日至9月25日期间削减国内航班之后的又一治内因应举措。

  雷雨天气给首都机场航班带来很大影响,仅7月5日就有近600架航班延误,占当天航班总数一半以上。6月23日至7月2日,首都机场有2000多架航班延误,众多旅客滞留,对航空公司的投诉和由此引发的纷争也水涨船高。纵观航班延误引发的纠纷,民航内部管理服务机制僵化死板正是引发乘客不满和纠纷的成因之一。显然,民航总局本次推出的一揽子治内措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备而来有的放矢。

  今次民航总局要求,航空公司和首都机场在严格落实责任制运行的同时,要通过加强协调和互动弥补双方负责制对接的薄弱环节,在旅客遭遇航班延误不愿去宾馆住宿而选择在候机楼内过夜的情况下,首都机场不能关闭空调和灯光。各航空公司还应在机场或相关地面服务代理公司储备毛毯,供旅客在航班延误时自愿留宿候机楼时使用。在我看来,这一措施不仅直接剑指民航内部管理积弊,而且也是对航班延误后乘客选择权益的尊重和维护,释放了人性化善意。

  针对以往内部管理权责不清、衔接梗阻、协调不力造成处置低效往往激怒乘客引发纠纷的沉疴,民航总局要求,各经营北京航线的航空公司应向代理其航班地面服务的公司,予以授权和明确航班延误服务标准,确保航班地面代理服务的公司在航班延误的情况下,无需另行请示即可按运行程序向航班延误的旅客供应饮料、盒饭,包括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延误航班而向旅客提供的经济补偿,要制定大面积航班延误应急处置预案。我想,这一措施果真不偏不倚不折不扣附诸落实,势必能药到病除立竿见影。

  难能可贵的是,民航总局此番还放出狠话亮出令箭,如果因航空公司自身原因造成这些机场之间的某个航班长时间延误,延误之后服务又不到位而引发旅客群体投诉,民航总局将在查实无误的前提下,取消相关航空公司经营航班的经营许可,并收回其在上述机场的相关起降时刻。民航总局将在7月底或8月初对各单位落实上述要求的情况进行抽查。在我眼里,这充分体现了民航当局从严监管推进和谐民航的决心和诚意。

  近日民航总局发布的数字显示,在运输量持续攀升的同时,今年上半年航空公司巨亏25亿元,两年来首次出现整体亏损。在市场一片大好的形势下,上半年民航业亏损达到6亿元,其中航空公司整体亏损25亿元,机场业盈利约15亿元,后勤服务保障盈利约5亿元等。我不知道纠纷不断与巨额亏损是否必然相关,但我可以肯定,延误纠纷不断的民航不是和谐民航,巨额亏损的民航也不是和谐民航;没有业务数量上升,就不可能减少亏损,没有服务质量提升,就不可能有业务数量上升。

  应当承认,航班延误纠纷“一个巴掌拍不响”,有民航方面管理服务机制不完善措施不到位的原因,也有个别乘客感情用事不理性依法维权的导因。然而公允而论,后者毕竟居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一方,尽管大多航班延误是由天气“不可抗力”引发,而纠纷却是由于航空方面处置不力服务缺位和乘客不能及时知情而生。针对个别乘客的违法行为,首都机场公安分局负责人近日表示,公安部门下一步将对因航班延误旅客强占飞机行为重点打击,其中带头者最多可拘留15天。如果说依法“重点打击”是治外,用权强化监管则是治内;如果说“重点打击”是硬着,改善服务则是柔招。因此我认为,上述一揽子措施既彰显了民航当局推进和谐民航建设的决心和意志,又体现了其软硬兼施,内外并举,重在治内,以内促外的治理理性和智慧。

  当然我还要说,首都机场航班延误暴露的问题绝对不止首都机场一地,深层次的症结也不止乎于内部机制,还有民航人骨子里多年形成挥之不去的“我是民航老大我怕谁”的垄断思维。因此我的观点是,民航总局的一揽子措施不应只是专门针对首都机场的个性措施,也不宜满足于政令治内单一思维本身,本次政令应当成为对国内其他机场也适用的具有普遍拘束力的普适对策,更应成为兜底祛除疗治民航“垄断思维”的前奏序曲。也许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民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