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曹锦清再访中原力主农民合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06:03 大河网-河南日报

  

曹锦清再访中原力主农民合作

  

曹锦清再访中原力主农民合作
10年前,他深入中原乡村,写就《黄河边的中国》一书,该书全面揭示了社会转型期中国广大农村面临的困境,在学术界引起轰动。10年后,他再次踏入河南农村,所见所闻令其感触颇深——曹锦清再访中原力主农民合作

  核心提示

  7月25日,应“大禹论坛——黄河文明与新农村建设”论坛的邀请,著名学者曹锦清再次踏入河南的基层乡村,所见所闻令其感触颇深。

  10年前,在其《黄河边的中国》一书中,他对中原农村的现状和发展有许多困惑。这一次,面对中原大地的巨变,他有何评价呢?对新农村建设,他又是如何考虑的呢?

  兰考变化让人欣慰

  记者:10年前,您的考察从开封开始;10年后,您再次来到开封,并且在兰考参观考察了两天,看到了什么变化?

  曹锦清:感觉蛮强烈的,从最基层的乡村看,进步很大,值得肯定。第一个变化,就是绿化好了,树木更稠密了。第二,庄稼长势好,亩产量也提高了,因为我对亩产很敏感。第三,路更畅通,硬化好了。第四,农村住房得到很大改善,第二代第三代的住房改造已基本完成。再一个就是通讯也普及了,很多农户都有电话和手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10年之内能有这样的变化,让人感到很欣慰。

  我在村子里和农民交谈发现,中央政策得到很好的落实,免除农业税、粮食直补,义务教育,在一个过去是黄泛区的地方,取得这样的成绩,真是不容易。我觉得现在是发展最好的时期。

  记者:兰考是您曾经在书中重点关注的一个地方,如果再写一个续集,您会写什么?

  曹锦清:我的感受是,像兰考这样已经解决了吃穿住的地方,要建设新农村,他的突破点在哪里?要求富,空间在哪里?很多地方没有资源,发展工业受到限制,接下来农业的增长点在哪里?小加工业的增长在哪里?那就是合作,我去了兰考的一个村,有86家泡桐加工厂,个个相互猜忌,防范,竞相压低价格获得国外的订单,这样利润就外流了,如果他们搞成合作社呢,泡桐加工合作总社,对外的口径一样,和国外的商人提高谈判能力,利润就内流了。中小企业的合作之路在哪里?为什么那么难合作?

  记者:为何难合作,您通过调查发现原因没有?

  曹锦清:发现了,一个老毛病,小农经济留下来的一种习惯。因为小农经济形成的合作都是亲戚、朋友间的合作,是人情网的合作,没有一个服从共同规章制度的意识和意愿,按照规章来约束成员的能力比较弱,一盘散沙。

  如果说小农经济适合网状人情合作,那么工商业产生的利润高,就应该突破原有的合作文化,组成一个更高层次的合作,有章程,有规矩,每个人服从于合作。这样对个体企业的暂时利益可能有坏处,长远利益一定有好处。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就是做不到,知道做不到,说明还有一个艰难的培育过程。

  记者:那最终形成合作的突破点在哪里?

  曹锦清:通过他们分散的吃亏,让生活的经验告诉他们只能走合作这条路。当然,小资本合作起来的成本很高,习惯也需要养成,但合作产生的利润完全可以承担合作成本。村民合作起来以后,所有的农户也会承担一种社会责任,这种意识一是靠自发产生,二要靠外部力量的导入,制度和文化的导入,缩短他们学习合作的时间。

  合作社:培养合作能力最重要

  记者:10年前,您在书中自问,如何才能找到一个把分散的小农家庭和市场联系起来的组织,当时没有看到,现在您找到了吗?

  曹锦清:现在有了,兰考已经有了10来个专业的合作社。

  记者:看了兰考的合作社之后,有何感觉?

  曹锦清:它开始生长了。

  记者:您觉得是理想中的那样吗?

  曹锦清:理想很难讲,只是它已经开始作为一种基础,自发地生长出来了。因为它是一种新生事物,你不能过于挑剔。不过,现在合作社正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提高了那些合作社员的自我评价能力。

  记者:您觉得后者是不是更重要?

  曹锦清:对,这个提高对整个村庄风气的改善有极大的帮助,将来村容村貌、村里的卫生也可以靠合作组织来解决。农民涌现出合作意愿,并通过合作过程学到合作的能力,这个比什么都重要,这种能力是我们基层真正的民主和法制意识的萌芽,希望我们的各级官员要呵护这种新的合作意识的成长。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合作意识的形成、发展,让农民通过合作来解决单家独户不能解决的问题,而政府只能和合作组织打交道,无法和千家万户打交道,因为成本太高了。

  记者:您在书中曾感叹说当时没能找到农村现代化的出路,现在考察了合作社之后,您觉得找到了吗?

  曹锦清: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就是寻找一种有效的合作,村民自治组织是一种形式,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也是一种形式,还有其他的形式,这是我们期待农村官员思考的问题。

  记者:但合作也要讲收益问题,如果没有媒体和志愿者的帮助,兰考无公害大米合作社是要赔钱的,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曹锦清:是有这个问题,这牵涉到农业经济,农业经济分粮食和经济作物,有的是有较大盈利空间的作物,同时也有较大的市场风险,比如一些特产和经济作物。

  但粮食作物情况就不一样了,它是高成本、低利润,它的利润经常在零上下波动。粮食种植的特点是除非你这个地方的水土特别好,形成了品牌,这样的利润才能高。

  记者:如此,是不是说他们选错种植对象了呢?

  曹锦清:有这样的问题,在一个村范围内种水稻是很难的,水稻合作要靠规模,才有能力去创造利润,但作为一种尝试必须要加以鼓励。中国有80%土地种植的都是粮食,这种粮食的合作组织按道理应该和国家的供销社挂钩,来确保最低的收购价格。

  水稻种植如果有品牌、有质量,自己卖到超市里,价格高也照样有人买,但想做到这个规模,没有政府的主导是不可能的,而政府主导不是横加干预,是懂行的人来引导。

  记者:既然走不通,这个合作社的存在价值在哪里呢?

  曹锦清:首先有一点微薄的利润。其次,主要培养一种合作意识,有了这种意识,村里的公共事务干好就容易了,应该肯定农民的积极性。

  要让农民在城里留得下

  记者:现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一个很好途径?

  曹锦清: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工业化,一个是城市化,原来我们把这两个概念并用,现在看来不能并用,必须区分开来。因为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化要远远滞后于工业化。

  从前我设想把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都搬到城市来,腾出更多的土地,但现在我不这样想了,不现实。

  因为打工工资低,又不可能分享城市的社会保障,房价也高,这让农民进城打工但不可能在城市居住下来,这种情况将延续很长时间,1.8亿农民工中的大部分将长期往返于城乡之间,他们只是从农业劳动转移到工商业劳动中去了,只能算是工业化。

  还有一小部分农民在城市发了财,然后买了房,暂时在城市生活,算是城市化了,但在农村还有土地。这部分不超过10%,还有90%的农民工是低薪的,而且工伤风险是很大的,他们打工的收入要回家盖房子或供孩子上学用,他们自己也明白,留不到城市。

  记者:那这条路走不通?

  曹锦清:通过劳动转移来富裕农民,这个总判断是没错的,因为确实有些农民城市化了,但过程相当缓慢。第一代农民工基本都回来了,现在是考虑第二代农民工的时候了。农村的劳动力转移目前只是工业化,而非城市化。

  农民是主体,乡镇是主导

  记者:乡村基层政权的运转曾是您关注的重点,它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

  曹锦清:我1996年来时,农民负担很重,当时的乡镇政权扩张厉害,后来地方政府出于减少行政成本的考虑进行乡村合并,我是支持的。

  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讲,我的观点改变了,因为县乡两级是直接承担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乡镇尤为重要,因为乡镇管辖的范围小,比县更直接了解农民的情况,是最关键的一个点。所以说,对乡镇合并也应该进行反思,三个镇合并后衰落了两个镇,很多的设施浪费了。

  乡镇的职能只能强化,不能弱化,强化不等于各种机构的再扩大,而是其职能重要性要加强;其功能要改变,要和各种组织结合起来,而不是面对各个单独的农户。农民需要什么,不是他们一家一户需要什么,而是通过他们集体讨论以后,最紧迫的是什么,修路?打井?然后政府和各种组织结合起来,再进行投入、监督、管理,政府的主导和农民的主体作用要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建设好新农村。

  记者:河南的新农村建设目前正在大力推进,你有什么建议?

  曹锦清:要抓住这两条,一个是组织建设,一个是文化建设。所谓组织建设,就是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文化建设,就是说我们待在农村也有一个满意的结果,我们这样的活法也可以接受,这是对乡村生活的一种认同,对合作习惯的一种认同。有了这个习惯,村里的公共卫生和小水利设施问题就都解决了。农民认识不到这一点,不会组织起来解决自己村内的小公共品供给问题,完全依靠上面,农民将会永远处在这样的状态。③12

  背景资料曹锦清,1949年生,浙江兰溪人,现任华东理工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社会学教授、博导,国内知名社会学家、三农问题专家。主要著作:《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中国单位现象研究》、《平等论》、《黄河边的中国》等。

  □本报记者陈辉/文图

  曹锦清在论坛发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