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国公众防地震演练几近空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06:21 大洋网-广州日报

  “新华视点”记者张景勇、王文化、王立彬

  40年前的3月8日和22日,河北邢台连续两次强烈地震夺去了8000多人的生命;30年前的7月28日凌晨,24万多人在河北唐山地震中再也不能醒来。今天,当我们缅怀死难者时,也深切感到:对地震惨痛记忆的最好纪念,就是能够肯定地回答专家们忧心忡忡的一个提问:假如现在地震突然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是否能够从容应对?是否能够避免惊慌失措?

  中小学课本缺少系统防震知识

  “地震宁可千日没有,不可一日不防。”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平实的话语令人警醒。也正如河北省地震局局长周清良所说,对邢台地震40周年和唐山地震30周年的纪念,既是追悼地震逝者,也是为了警示来者。

  据介绍,唐山地震造成那么大的损失,与唐山是一个对地震不设防的城市有关,而且缺乏专业救援队伍也影响了救灾效果。

  然而,目前在我国农村,农民住房抗震能力非常差,广大农村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小震致灾”甚至“小震大灾”是农村地震的显著特点;在城市,1989年以后国家加强了以法律法规形式强制进行的抗震设防,但此前建造的建筑物还占有相当比例,这些建筑物大多未考虑抗震或抗震能力不足。城乡接合部抗震设防问题更为严重。

  各地有应急预案,但不少地方仅停留在字面上,而针对公众的防震防灾演练近乎空白,现在中小学课本也没有系统的防震知识介绍。

  曾经“震”痛尚未被铭记

  “我国群众的防震意识是一个薄弱环节。这个问题不能回避。”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说。

  1994年,台湾海峡发生7.3级地震,在距离震中较远的广东某地,由于学生缺乏防震常识,在地震发生时惊慌失措,很多学生拥挤踩踏,甚至跳楼,造成数百人受伤,死亡3人。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以往的经验教训并未被很好汲取,公众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识仍然非常薄弱。陈建民呼吁,“应把地震知识、自救互救等纳入教育体系,特别是纳入中小学生的教育体系,用一个娃娃影响一个家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