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沈阳人的恩德我们永远不会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08:20 沈阳网-沈阳晚报

  

“沈阳人的恩德我们永远不会忘”
当年,沈阳百余名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投笔从戎,奔赴唐山空军某部。30年前,唐山地震重灾中,他们亲历了生与死的磨难,23名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7月27日清晨6时,62名沈阳籍战友、唐山地震的幸存者,乘车向唐山进发,与当年战友相会,看望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缅怀凭吊牺牲的战友。

  到唐山

  沈阳籍老战士乘坐的客车两侧,悬挂着两条横幅:“沈阳籍战士第二故乡行”、“七二八地震幸存者回唐山”;客车正面大书“唐山人民好”5个大字。车上,盛树山拿出1996年回唐山时的一件 T恤衫,上面印着“回唐山,沈阳战友”字样。上面密密麻麻签着46名战友的名字。当天下午2时许,客车进入唐山丰润区后,当地群众频频向沈阳老战士们招手致意,有的站在路旁鼓掌目送。

  唐山地震中,唐山空军某部军部夷为一片废墟,后在丰润区紫草坞重建军部。沈阳籍老战士路过丰润区时,专程到紫草坞军部怀旧,只见楼房依旧,却人去楼空,回首在军部工作的日日夜夜,战友们不禁唏嘘,感叹不已。

  战友情

  当天下午3时许,沈阳籍老战士来到唐山军分区招待所后,不大的院内立即沸腾了:北京战友、上海战友、天津战友、河南战友、湖南战友……终于团聚到一起,大家敬礼、拥抱、握手,热泪纵横,互相问候。

  唐山空军某部勤务连官兵,大部分为沈阳战士。唐山地震中,沈阳战士在自救的同时,勇救战友,荣获了集体二等功。这次回唐山,当年勤务连的沈阳老战士,共计来了20多人。当年的连长花德清、指导员陈新,特意赶来与当年的战友们见面。勤务连标图排排长邢玉忠从河南洛阳赶来。沈阳战士依兴久曾是他的战士;沈阳战士二等功荣获者白山,曾任标图排副排长。当天下午,他们与战友宋怀亮喜重逢。邢玉忠感慨地说:“是战友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把唐山当成第二故乡啊!”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地震时,邢玉忠等7名战友同时被预制板、瓦砾压在营房大楼废墟下。宋怀亮、王金亮从5公里外勤务连生产组赶回军部后,立即抢救战友们。他们在废墟里边听声边营救。地震当天下午3时许,他们又听到一堆废墟下有动静,便赶紧用手扒瓦砾,最后终于救出了邢玉忠和另外一名战友。邢玉忠说,当时勤务连罹难的多达55人。

  他说,1972年,沈阳的新兵共计有140多人,分到勤务连的就有60人,沈阳战士素质高。吹拉弹唱、打球无所不通。在地震中,沈阳战士表现得最勇敢。

  谢恩情

  当天下午5时许,沈阳籍战士穿上了统一服装:前有“同一个生日”字样,后背图案为“30”,其间嵌着“1976.7.28—2006.7.28驻唐空军部队”,中间为“唐山抗震纪念碑”图案。当沈阳战士们打着“沈阳籍战士回唐山”红旗,列队向“唐山抗震纪念碑”进发途中,不少唐山市民驻足观看。一位老者下车忙掏出相机拍照。两位中年妇女微笑着上前与沈阳战士一一握手,说:“30年前,全靠你们来唐山抢救我们啊!”

  唐山抗震纪念碑建在唐山市中心新华道以南(建设路和文化路之间)纪念碑广场内,建成于1986年纪念唐山抗震10周年之际。由主碑和副碑组成。纪念碑主碑和副碑建在一个大型台基座上,台基四面有四组台阶,踏步均为4段,每段7步,共28步,象征“七·二八”这一难忘时刻。碑身四周高1.5米处为8幅花岗岩浮雕,象征着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

  当沈阳战士在“唐山抗震纪念碑”前拍照时,四周里外三层围满了唐山市民,不少唐山市民纷纷举起相机拍照。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对记者讲:“沈阳人对唐山的恩德和贡献,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啊!”

  62名沈阳战士回唐山代表团,把沈阳与唐山人民的心再次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本报高级记者邱宏电自唐山赵敬卫摄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