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遇难观察员遗体本周回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08:20 沈阳网-沈阳今报

  

中国遇难观察员遗体本周回国
联合国驻刚果(金)维和部队中国工兵分队和医疗分队的官兵向杜

  照宇默哀一分钟。

中国遇难观察员遗体本周回国
杜照宇的中学同学向杜照宇的遗像献花寄托哀思。26日清晨,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就我在黎维和人员杜照宇不幸遇难的事件作出重要指示后,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立即要求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胡主席的重要指示,加大与联合国及黎以冲突双方的交涉力度,确保不发生类似事件,确保我维和人员安全。杜照宇妻子随工作组赴黎

  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和外交部派出的6人小组于27日赴黎巴嫩处理善后事宜,并将护送杜照宇的遗体回国。杜照宇的妻子李玲玲将一同前往。因为杜照宇同志的家属大多在北京,在本周之内,中方将会把杜照宇同志的遗体运回北京,举行葬礼。中方坚决要求以道歉赔偿

  杜照宇在黎遇难后,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多次以不同方式与以色列方面进行交涉,要求以方做好善后工作,保护好杜照宇的遗体,保障我在黎维和军事人员的安全。中方坚决要求以方就此事向中国道歉,并对杜照宇同志家属进行赔偿。

  [母校悼念]

  “杜照宇是我们的骄傲”

  现年34岁的杜照宇出生于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妻子李玲玲也是一名军人,家中有一个不满两岁的男孩。父亲杜战是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一名研究人员。母亲赵茂华在山东省科学院从事财务工作。

  昨天的济南七中,被沉痛所湮没,杜照宇的老师、同学相约来到学校,一起悼念杜照宇。34岁的杜照宇于1990年从济南七中毕业。

  “我清楚地记得,1990年,杜照宇高考考了526分,而当时的本科线为480分左右。因为军事院校提前录取,杜照宇成为班里最早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生。”杜照宇高三班主任隋宇为说。

  济南七中党委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说,“对杜照宇我们寄托的是哀思,留住的是记忆。他永远是我们的骄傲!”

  另外,由山东省科学院6位院领导组成的慰问小组紧急启程,于昨天晚上7点钟左右到达了北京,对杜照宇的亲人进行慰问,同时协助办理善后事宜。

  [事件调查]

  3枚精确制导炸弹投向观察员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6日说,他已经向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提出,由联合国和以色列共同对4名联合国驻黎巴嫩观察员被以军炸死事件进行调查。27日,联合国就以军“误炸”之说从三个方面展开重点调查。哨所标识清楚为何视而不见?

  联合国官员表示,此次遭轰炸的是一栋白色的三层小楼,小楼四面和顶上分别用红色粗体写着联合国的英文字母“ U.N.”。一面联合旗挂在约15米高的旗杆上。哨所四周还用水泥墙和带刺铁丝网围了起来。哨所标志如此鲜明,为何以军对其视而不见?10个警告电话为何不当回事?

  27日,联合国官员证实,称就在四名观察员遇难的前6个小时里,联合国驻黎维和人员曾与以色列军方打了10次电话,要求他们不要再向哨所附近开火。事实证明,以军根本没把维和人员的警告当回事。3枚精确制导炸弹为何投向哨所?

  轰炸发生时,四名联合国观察员都躲在掩体里。该掩体足以抵挡155毫米口径的炮弹直接攻击。如此结实的掩体却被以军彻底摧毁。现场调查发现,废墟中至少有3枚以军的精确制导炸弹爆炸的痕迹。

  [黎以冲突·战况]

  9名士兵阵亡以加强空袭

  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27日早晨召集安全内阁会议,讨论是否继续扩大以军在黎巴嫩南部的军事行动。会议最终决定,加强空袭行动,并动员3个师的预备役部队,但反对扩大地面行动的规模。

  以色列媒体27日称,以色列陆军北部战区司令阿迪·亚当少将透露说,以军针对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的军事行动可能还会持续“几个星期的时间”。

  以色列军队26日在黎巴嫩南部城镇宾特朱拜勒等地的争夺战中遭到重创,至少9名以军士兵阵亡,另有27人受伤。以色列国内要求实现停火的呼声逐渐高涨。

  此外,以军26日对黎南部发动24次空袭,造成多人伤亡。基地老二扬言发动袭击

  就在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激战正酣之际,“基地”组织二号人物扎瓦赫里27日突然露面声称,“基地”组织“不会坐视兄弟流血流泪”,发誓要因以色列的“屠杀”而发动全球袭击。60多伊朗志愿者赴黎参战

  26日,60多名伊朗志愿者挥舞着黄色的黎巴嫩真主党旗帜,从德黑兰出发,赴黎参加“圣战”,帮助真主党武装对抗以色列军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