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漫画《龙虎门》:香港市民的文化读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08:58 新京报

  娱乐颂

  漫画《龙虎门》既是香港底层市民再接触祖国的文化桥梁,也是普通读者跟国际接轨的学问库。不少人正是透过这部漫画,一知半解地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和历史。

  今日公映的《龙虎门》改编自黄玉郎同名漫画。这部香港销量最高的漫画作品,堪

称香港底层市民的文化读本。

  早在1970年,《龙虎门》前身《小流氓》创刊,以“王小虎初到香港”为主题,从这位“新移民”身上,反映出当时香港草根阶段的真实一面。

  “廉政公署”于1974年2月才正式成立,因此《龙虎门》故事初期的香港龙蛇混杂,兵即是贼,普罗大众有冤无处诉,只可寄望“龙虎群英”伸张正义,而他们也不负所托。更随着香港经济起飞繁荣安定而远征外地,先后打败了日本的“罗刹教”、韩国的“白莲教”和泰国的“通天教”等组织,而这些国家恰好也是当年香港人首选的旅游地。

  “罗刹教”的骨干成员虽然以侵华日军为主,但教主“火云邪神”的绝招竟是少林寺的“易筋经”;同属“华侨”的还有日本“五大世家”的盟主陈家,此乃“天地会”陈近南的后代……不少《龙虎门》的读者正是通过上述的曲折剧情,一知半解地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和历史。

  当然,《龙虎门》的原作者也许只是无心插柳,纯粹借用坊间不同武侠小说的内容来丰富故事的情节,如王小龙的“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棍法”就取自《射雕英雄传》。同时,也将电影和电视剧集的元素兼收并蓄,就像从张国荣、张曼玉主演的电视剧《武林世家》演变出“五大世家”,更有趣的是李小龙竟在《小流氓》第68至73期登场,跟“小流氓”不打不相识,最后却为救王小虎而壮烈牺牲。

  讽刺的是,《龙虎门》既是底层市民再接触祖国的文化桥梁,也是普通读者跟国际接轨的学问库,但香港的主流知识分子,以及在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中产人士,皆对《龙虎门》嗤之以鼻,总觉得这班市井之徒不学无术,以暴易暴,荼毒青年,难登大雅之堂。

  只怪《龙虎门》的表达手法夸张大胆,目不暇接的血腥场面,足以媲美大导演张彻代表作的“盘肠大战”,香港政府在1975年10月通过《不良刊物法例》后,虽然已大为收敛,多年来的负面印象仍是没法改变。

  《龙虎门》的故事在“通天教”后已愈来愈抽离现实,一来已不再是由原作者黄玉郎先生创作,偏离了“正义”的主题,沦为一项单纯提供官能刺激的廉价娱乐;二来故事主角的武功早已几何级数的上升,早已违反了物理原则;三来不能再卖弄血腥超暴力,就只能以天马行空、夸张至极点的新招式去取悦读者。而这次由叶伟信、甄子丹搬上银幕,未尝不是再一次赋予它新鲜的趣味。

  □何故(香港编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