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选举:亚洲的机遇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09:15 南方日报 |
陈克勤 7月24日,联合国安理会对竞选下任联合国秘书长的4位候选人进行首次意向性“摸底”投票,这标志着下任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的提名竞选已拉开序幕。 这次投票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也不对外公布结果,但结果会告知候选人所在国的 代表,以便候选人决定是否继续参加角逐。据媒体报道,在此次投票中,韩国外长潘基文名列第一,现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印度籍沙希·塔鲁尔紧随其后。《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经安理会推荐后,由联合国大会任命。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中,当选者要得到全部5个常任理事国和至少4个非常任理事国的支持。《联合国宪章》虽然无明文规定秘书长应来自哪个地区,但1977年联大决议要求尊重“地区轮换”原则,并形成共识。在联合国60多年的历史中,6位秘书长来自西欧、非洲、拉美,亚洲仅有缅甸的吴丹在1961年至1971年间任秘书长。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下任秘书长应来自亚洲,安南秘书长对此也已明确支持,他说,大多数国家都支持亚洲人士参选,安理会多数成员国也支持亚洲。美国原先拒不承认“地区轮换”原则,后来立场有所变化。布什最近表示,美国正在认真挑选亚洲候选人。 目前在联大和安理会登记的候选人只有亚洲4位候选人: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印度的联合国副秘书长塔鲁尔、泰国副总理素拉革和斯里兰卡总统顾问、前联合国副秘书长达纳帕拉。当然这并非是最终候选名单,随时可能有新候选人参选。 确定新秘书长自然是联合国今年的大事,也是亚洲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扩大影响的难得机遇。亚洲人口众多,实力雄厚,只要亚洲国家顾全大局,平等协调,下任联合国秘书长就很有希望再次出自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