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多哈回合:“搁浅”不代表全球化“沉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09:15 南方日报

  杨立群

  全球化不是一个错误,而是代表一种客观趋势,给任何国家带来的都不仅是机遇,还有挑战。多哈回合“搁浅”也不应急于被定义为全球化“沉没”,至少,人们可以暂时放慢脚步认真想一想:我们需要的究竟是怎样的全球化?游戏规则究竟该由谁来定?

  多哈回合“搁浅”了。

  在24日结束的世界贸易组织6个关键成员部长级会谈中,谈判甚至还没有涉及发展中成员的非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就由于美国与欧盟无法相互满足对方要求而破裂。

  农业问题向来是多哈谈判中各方针尖对麦芒的焦点,由于牵涉到各自的切实利益,曾经鼓吹自由贸易规则的发达国家不愿意作出更大让步。

  不仅仅是农业问题,2001年启动的多哈回合谈判,也被视为推进全球化进程的最新努力。于是,我们在多哈对峙中还能窥见的是,往日自由贸易的设计者和捍卫者,正具有讽刺意味地成了全球化的“绊索”。

  全球化进程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此后,就一直影响着全球发展的主线。而西方历来就是自由贸易的捍卫者,因为自由贸易总是有利于经济最强大、最先进的国家。事实上,在乌拉圭回合期间,发达国家可以运用许多手段轻易地迫使发展中国家就范,以赢得它们在这个过程中利益的最大化。但近十年来这种格局由于发展中国家实力的增长而逐渐改变。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影响力的增强,它们也获得了更强有力的发言权。2003年的坎昆会议,发展中国家就坚持要求发达国家作出比其承诺大得多的让步。

  这当然让发达国家索然无味。因为它们意识到,全球化不仅仅是让发展中国家为它们无条件地敞开市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自由贸易的忠实捍卫者出现了转而设置保护主义壁垒的倾向。在世界各地,“经济爱国主义”在日益高涨:比如美国参议员竭力反对阿拉伯人买下他们的港口;布鲁塞尔则对中国鞋强征高额关税……同时,发达国家的注意力也从多边协议转向双边协议,比如美国近十年来就已经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协议,并利用其经济实力将苛刻的条件强加给谈判伙伴——在同新加坡和智利的谈判中,美国坚持要求它们放弃使用资本控制,在同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签订协议时,则坚持延长专利的有效期,从而延长美国公司享受垄断特权的期限。

  从积极的角度理解,多哈回合“搁浅”反映了全球经济权力的逐步转移,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只能任人鱼肉,而发达国家对此显然未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但事件本身也是全球化进程遭受的惨重损失。

  分析人士认为,多哈回合“搁浅”不但削减扭曲贸易的农业国内补贴和帮助最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会受到影响,随着全球多边自由贸易谈判的搁浅,双边或区域谈判风生水起的可能性,将在无形中形成新的区域壁垒,分裂和地区性可能会缓慢显现,从而威胁到全球资金和货物的自由流动,对全球企业产生不良影响,并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停滞不前……

  但毕竟,健全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公平的贸易条件,是世界贸易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全球化不是一个错误,而是代表一种客观趋势,给任何国家带来的都不仅是机遇,还有挑战。多哈回合“搁浅”也不应急于被定义为全球化“沉没”,至少,人们可以暂时放慢脚步认真想一想:我们需要的究竟是怎样的全球化?游戏规则究竟该由谁来定?如果能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坏事未必不能变成一件好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