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西夏文献“回归” 伤心历史结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09:33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7月28日电(记者赵兰英)随着《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献》的出版,流散海内外的西夏文献,基本全部“回归”,西夏学研究缺少文献资料的伤心史宣告结束。

  西夏是我国中古时期西北地区有影响的地方王朝,前后经历10个皇帝。公元1038年,西夏建都,辖今宁夏、甘肃大部及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青海东部等地区。1227年,西夏经历了蒙古帝国铁骑的5次征伐后,终以首都中兴府的陷落和末帝的被杀而宣告灭亡。在近

200年的历史中,西夏王国创造了记录党项族语言的文字,时称为“番字”“番文”“番书”,后世称“西夏文”。蒙古军队占领西夏后,进行了残酷的屠戮和焚烧,致使大批西夏文献和文物被毁。到了清朝,西夏王国及西夏文字已不被人知晓。

  19世纪初,著名的西北史研究者张澍在甘肃武威清应寺发现西夏文《重修凉州护国寺感应塔碑》。这一发现,使得西夏文和它的王国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1908年,俄国探险家科兹诺夫率领的探险队,在西夏黑水城遗址挖掘出大批西夏文献。1909年科兹诺夫再次率队,对黑水城做更为广泛的挖掘。两次挖掘,科兹诺夫获得8000多号文献、近千件艺术品。两次挖掘,发现的不仅是西夏文献,而是一个远去的王朝。这次发现,被誉为和殷墟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并称的20世纪初重大考古发现。

  1914年5月,著名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结束敦煌考察后取道玉门、酒泉,沿着额济纳河到达黑水城。他先在城内数处寺庙、废塔、垃圾堆中发现了众多西夏文写本,又在城外东北处的废塔遗址中,找到众多的西夏文印本。今天,藏于英国国家图书馆的西夏文献多达4000号以上。

  如此,大量西夏文献流失海外。1917年,宁夏灵武县在修葺城墙时,掘到5个瓦罐头,发现内有许多西夏文写本和刻本。于是,差人送往官府。途中,又有10多卷流失到日本、美国、法国。1929年,这批到京的文献被北平图书馆收购,粗略统计为17种99卷。1957年,苏联政府回送给北京图书馆一批西夏文献。以后,北京图书馆又从社会上购得一批西夏文献。今天,这些文献均藏于国家图书馆。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古籍出版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西北第二民族学院等单位合作,赴俄罗斯、英国、法国,取得出版权。在经历10余年的复制、整理、编纂后,陆续出版了《俄藏黑水城文献》《英藏黑水城文献》。最近,在国家图书馆的支持和宁夏社会科学院的配合下,全套4册的《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献》,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献》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有中国唯一存世的《帝王译经图》、西夏文孤本《经律异相》《悲华经》、重要写本《六祖坛经》《瓜州审案记录》《军抄账》等。木活字本《华严经》是目前所看到的最早的活字印本。由此,《俄藏黑水城文献》《英藏黑水城文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献》的出版,不仅结束了一段伤心史,而且将一个被湮没的王朝,推到了世人眼前。(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