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暑期打工 需要宽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09:46 锦州日报

  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刚刚开始的暑假正是他们锻炼自己的机会,那些放假不回家留在学校打工赚钱的大学生们正在忙活着自己的暑期工作。

  上周日中午,在渤海大学的一栋宿舍楼门口,记者见到了暑假没有回家,留在锦州打工的学生小赵。小赵从大一的暑假开始就试着打工,做过家教等工作,今年暑假他开始在一家电脑公司上班。“从来没有想象过校园外面的工作有多么辛苦,自己赚来的每一块钱都

是那么不容易。但想想也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小赵深有感触地说。

  记者了解到,像小赵这样假期留校不回家的在校大学生这两年越来越多。他们之中除了很少的人是在专心复习功课以外,绝大多数都在暑期打工。

  学生:假期打工为了锻炼

  “去年暑假,我回了家,每天在家就是睡觉和看电视,实在很无聊。今年希望能找一份暑期工做做,不仅充实自己的暑期生活,而且还能多些社会历练。”一位大二的同学告诉记者。

  记者见到大二学生小刘时,他指着自己黝黑的皮肤告诉记者,这两个星期天他一直在为一家公司发促销传单,“我不在乎钱多少,重要的是能充分接触社会,锻炼能力。我就想知道自己能吃多少苦,好为将来做准备。”

  学生暑期打工也是一些家长的心愿。一位儿子在广州上大学的路女士来电称:“我儿子今年读大三了。去年暑假,他几乎整天都泡在网上,这样不仅对身体和视力都有影响,而且还使他脱离了社会和朋友。今年我提前给他找了份工作,让他锻炼锻炼,这样不仅对他上网会有节制,而且也提前接触了社会。”

  与传统意义上的勤工助学不同,现在大学生利用暑期打工的目的逐渐明确化。许多人不再把挣钱当做首要目的,而主要看打的这份工能不能为自己提供接触社会、增加工作阅历的机会。在这些学生之中,有一部分是为了能够得到锻炼,赚些下学期的生活费。而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错的学生也忙于打工,把暑期打工看做是毕业后找工作的一次“预演”。

  社会:学生能力和吃苦劲儿欠缺

  学生打工热情很高,但很多单位并不买账。

  一家保健品公司的经理告诉记者:去年暑期,我们聘请了两名打工的学生,让他们帮忙接电话,这本来是件很容易的事情,由于这两个学生对我们业务不熟悉,结果只能在电话中说说“你好”之类的应酬话,而真正联系业务的消费者打来电话时,还需要别人来接。等他们两个熟悉了业务,能够独当一面的时候,他们也已经开学了。

  常听说大学生出国留学时,在国外勤工俭学在餐厅打工的事情,然而在国内一些大学生好像“水土不服”。某酒店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前两年曾招聘过几名暑期打工的大学生,主要是前台服务。刚过几天,大学生们就纷纷表示吃不消,有人提前辞职。这位经理对记者说:“酒店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是挺辛苦的,每天都需站立很长时间。但我们的员工都能够兢兢业业工作,为什么大学生干了几天就喊累呢?这恐怕还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眼高手低,能力欠佳是暑期打工学生普遍存在的毛病。此外,也存在用工市场“僧多粥少”的问题,目前社会上整个用工市场供大于求,由于缺乏实际技能,缺乏长期工作的时间,大学生无法与社会上的从业者竞争,这也是大学生打工的不利方面。

  市场:学生愿望和社会需求对接是难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大学生都有在暑期打工的愿望。但大学生打工的范围依旧局限于做家教等行业。尽管许多大学生怀着满腔热情,但真正适合他们的工作还都是一些促销等“简单劳动”,这让许多大学生败兴而归。

  事实上,如今大学生打工的方式已经呈现多样化,从家教、促销到翻译、撰稿、做网页、维修电脑等等都是他们的选择。那么缘何学生的打工愿望和社会的需求不能很好的对接呢?

  一位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某大学齐老师告诉记者:从社会需要看,用人单位其实很需要大学生这样“低价高质”的人才,但一些单位考虑到经济效益和招聘时的成本,那些想根据自己的专业、寻找对口单位做短期工的大学生便很难如愿了。

  大学生暑期打工已然成为普遍现象,然而社会为此所做的准备却十分不足。“学生的期望与社会的需求实现对接需要一种宽容”,齐老师认为:学生们一方面应该加强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对暑期打工不应拈轻怕重;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专业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的锻炼。而用人单位也应该改变观念,多给学生们一些机会,用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