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市民、专家"大会诊" 母亲又添新希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10:29 红网-三湘都市报

  ■实习生 资喻宇

  本报7月27日讯今日本报对“长沙15岁男孩彬彬身患‘多动症’无法医治,母亲为寻康复途径挥泪求助”一事进行了报道(详见本报7月27日A11版)。报道刊发后,彬彬母亲易女士的求助当即得到市民和医学专家的积极回应,他们陆续向本报打来热线,提出各种诊治建议,一位与易女士有同样经历的患儿母亲更是赶到彬彬家进行探望。诸多的建议和鼓励,让

易女士感动之余,又增添了“儿子康复”的希望。

  改变教育管理方式

  看到报道,家住醴陵市江源开发区的宋小姐第一个向本报打来热线。宋小姐告诉记者,自己有一定的儿童心理辅导经验,针对报道中的专家意见,她认为目前彬彬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家长改变教育管理方式。宋小姐指出,彬彬正值青春期,父母应该用科学管理方式,积极帮助其进行正常异性交往,而绝非把异性伙伴“支开”,否则将加重孩子逆反心理,从而导致病症加重。宋小姐表示,自己近期会来长沙办事,到时将到彬彬家探望,并为其进行心理辅导。

  同样母爱的鼓励

  在得知彬彬患了“多动症”后,家住长沙市树木岭的张敏女士提着水果来到了彬彬家。张敏告诉记者,自己与易女士有着同样经历,她儿子早年患“抽动症”,自己也跟着“受罪多年”,但通过自己的坚持以及周围好心人的帮助,儿子终于得到康复,“现在希望易大姐也不要放弃”。

  张敏认为,虽然儿子与彬彬患病种类不同,自己不能提供具体诊治建议,但同样作为患儿母亲,自己最能体会易女士的“辛酸”。

  心理疾病 因材施教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长沙市民谢老师分析说,彬彬目前的异常行为可能与“早年脱离学校教育”也有关系。他认为,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应该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提供帮助,通过“正确引导”和“因材施教”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并发掘其潜能,“说不定他们在某方面还具备特别才能”;另外,社会各方面也要给予患病儿童更多关心,绝不能采取“歧视”态度。

  谢老师指出,大到文明礼貌的社会风气,小到一张游戏光盘,都会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保护孩子身心健康,每个人都有责任”。

  又有新尝试

  好心人对彬彬的关心,让易女士深受感动,“无论建议的可行性如何,都是大家的一份心”,她的声音有些哽咽。易女士告诉记者,长沙某门诊部廖医生已找过自己多次,对方给出的“足心按摩+心理辅导”等四连疗法“很值一试”。为减轻家人负担,廖医生还答应减免大部分费用。

  省脑科医院的骆晓林教授告诉记者,彬彬的病情引起了医院相关专家重视,医院能在治疗上给予其一些帮助。骆教授表示,如果易女士愿意,医院将马上组织专家小组为彬彬进行会诊,之后再“对症下药”实施具体诊治方案。

  易女士透露说,近期自己将带彬彬到省脑科医院接受专家进一步会诊,等结果出来再作具体安排。“什么方法都试一下,总会对他有帮助”,谈到新的打算,易女士脸上露出了笑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