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老楼春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11:29 新文化报

  

老楼春秋

  已经88岁的戴大爷在这里住了36年,家里的用品也充满了70年代的气息

  

老楼春秋

  在老楼里出生的黄飞经常抱儿子回来看看

  

老楼春秋

  住在楼里的居民基本上是老相识了,走廊是他们主要的社交场所

  天气好的时候,88岁高龄的戴景山常坐在长春市西五马路13号——这栋日伪时期的老楼门口晒太阳,他在这里已生活了36年。这样的建筑随着城市的发展是越来越少,而这里尚未改变的生活方式则让人一下子就能回忆起过去的时光。

  西五马路13号原来是日伪时期日军的被服厂,据戴大爷说那时这个圈楼上还有个大玻璃罩,院子全都罩在里面,不漏雨,不过在他在1970年搬来的时候就已经没有了。当时整个大院铺着青砖,在院子的两边种有花,汽车可以从这个楼的大门洞开进来,还能在院子里调头。解放后这里变成了长春市评剧团的宿舍,有很多剧团里的演员住在这里,剧团搬走后这房子归房产管理,搬来了很多的住户。在“文革”后这里还有专门来收拾卫生的,家家都收拾得很利索,当时大门口设收发室,晚上有打更的,由大伙齐钱给打更的开支。房子原来的设施很齐全,上下水、采暖、大型的水洗式卫生间。在1958年“大跃进”期间拆除了这楼里所有的供暖和下水设备大炼钢铁,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原来的卫生间也被改建成居室,让更多的人住了进来,地下的锅炉房变成了弹簧厂。现在的居民得自己倒泔水,冬天还得自己烧煤取暖,为了解决下水的问题,一些住户自己搭建了简易的下水,可有这样条件的还不到十户。

  这里的居民的月收入基本在500元以下,很多是离退休和下岗职工,还有一些外来户因为房租便宜而住在这。有经济能力的老户都搬走了,也有不少人从出生到现在都生活在这里,他们现在都已是40岁左右的中年人了。戴大爷说在他搬来那会儿这属于比较好的房子,现在又劈柴又烧煤的再加上没好好保管,都给造坏了。圈楼的三层楼一共住了80余户,号称“七十二家房客”,因此在长春市小有名气,知道圈楼的还真不少。

  西五马路一带的老建筑多为建于伪满洲国时期的日式房屋,距今天有70多年的历史,虽经历屡次的翻新改造,但仔细辨认,在斑驳的青砖和破损的门轴上还能触摸到历史的痕迹。这片日式建筑的存在曾经吸引一些日本人回来怀旧,据住在这个院里的居民说,曾有一位来到大院的日本老人,告诉他自己是当年建房的工人之一,来到这里,就是想在有生之年再看一眼自己待过的地方。也曾有日本的年轻人来到这个地方拍照留念,战火硝烟过后,或许只有那青砖泥瓦还能让人回忆起那不堪回首的过去。

  人们都盼望着动迁,动迁就意味着能有机会住上条件好一些的楼房,不再受苦,事实上这一天离他们也许并不遥远,新建的小区离旧房只有一街之隔,据说不久就会轮到他们这,三年前相关部门曾计划从三马路到七马路开发的事,但现在仍没信。同时,这里的人们也有些矛盾,动迁之后,老街坊们会散居各处,住在防盗门隔开的楼房里,失去亲切的呼唤,取而代之的是和邻居们老死不相往来的寂寞,那种艰苦又快乐的生活将成为永远的回忆。对那些七八十岁的老人来说,这一别老伙伴们也许再难相见。戴大爷就说,很多和他年龄相仿的老邻居不是搬走了就是相继去世,这里有很多人多年的情感,不少离开这里的人总是会回来看看,老楼里的人对这栋房子和这里亲切的人情总是难以割舍。

  一栋即将消失的老楼,一种即将消失的生活方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