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汉语时代”带来两大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13:30 世界新闻报

  王妍慧

  

“新汉语时代”带来两大挑战

  绘画:王成喜

  不久前,美国《时代》周刊制作了一期让中国人过目难忘的封面:大大的三个汉字“学汉语”自上而下,宛若悬崖峭壁,屹立在那里。一个老外手握绳索,正在艰难地向上攀爬。

  这不是未来学家的奇思妙想,也不是历史学家的思古幽情,而是今天全球汉语热的真实写照。不论是金发碧眼的欧美人,面目如漆的非洲兄弟,还是文脉相通、外貌相似的东亚人,现在会说汉语的老外越来越多了。对外汉语的主要推介组织——“汉办”及其打造的品牌——“孔子学院”——也已成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古汉语在东亚地区的传播,我们或许可以将当前的汉语热视为“新汉语时代”来临的征兆。

  但现在汉语热中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关注。首先,多数老外学习汉语是出于经济动机,而非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喜好。即使有些倾慕东方文化的汉语学习者迷恋的也是唐诗宋词塑造的“小桥流水”、“西风瘦马”之类的传统意象,而不是对今天日新月异的“中国”情有独钟。这说明,我们当下活生生的文化缺乏吸引力。

  这与日语在海外的发展形成鲜明对照。在美国,日语学习者是汉语学习者的五倍。个中缘由,难以备述,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日本在流行文化方面引领时尚,尤其是其卡通片制作精良,引人入胜,征服了儿童的心灵。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巴奈特在其新著《行动蓝图》中说,他女儿的梦想就是到日本去设计妖魔鬼怪。日本也有类似京剧的“能剧”和类似诗词的“俳句”,但日本没有将其作为向海外推介日本文化的主要载体,因为农业时代精雕细琢的古典艺术已经很难满足后工业时代的心理需求了。

  由此而言,北大张颐武教授所谓“一个章子怡胜过万本孔子”的说法合情合理,无可厚非。如何进一步打造属于我们时代的新文化,而不是“乞灵于骸骨”,是“新汉语时代”来临之际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其次,我们还面临“书同文”的问题。汉语的巨大力量在于汉字。中国地域辽阔,方言众多,如古人所说,“南人鸟语,北人兽言”,千差万别。如果没有统一的书面文字,根本不可能沟通无碍,国家也不会分而复合。秦始皇曾经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汉语也因之登上了第一个辉煌的巅峰:两千年来,汉字通行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并一度成为各国官方文字,形成了“汉字文化圈”。上世纪20年代,冰心女士途经日本,语言不通,但诉诸汉字,问路难题便迎刃而解了。时至今日,到了日、韩等国,我们仍可享受到祖先的这份遗泽。但繁简之争让海峡两岸在汉语推广问题上相互掣肘不断,这不仅强化了内心的藩篱,也造成了学习者的困惑。“识繁用简”已是汉语教育界的共识,连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也认同这种做法。两岸应通过适当的沟通渠道,推动这一问题早日解决,让外国友人学起汉语来更加方便、省力。

  (作者为北京工商大学国际汉语学院学者)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