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追求形似的《花木兰》令人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14:28 东方网

  27日,李宇春经纪人满春透露,《花木兰》剧组已经和他们联系过了,让春春演花木兰。她对这个角色也很感兴趣。天娱方面颇为谨慎。早前李有退出其他电影的经历,这次他们将关注此片会找哪位男演员出演,最后决定春春是否参演。(《新闻晨报》2006年7月28日)

  重拍电影《花木兰》,观众寄予了很高的希望。谁出演女一号花木兰,尤为引人注

目。导演唐季礼青睐李宇春,理由是“女演员不能太漂亮,要有些中性气质”、“太有演技和经验的也不太适合,因为如果演员太会演了,很难表现出木兰童真的一面。”中性、不需要多少演技,这两个挑选演员的条件,即便不是按图索骥锁定李宇春,也有对号入座的嫌疑。从年初唐导的“泄密”,到现在剧组的抛出的“绣球”,只要天娱公司这个“婆婆”不反对,李宇春出演花木兰,基本可以敲定下来了。

  几家欢乐几家愁。导演希望自己执导的影片,一鸣惊人,怎奈《花木兰》早有成功的影片问世,唐导拍摄的《花木兰》,如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并非易事。导演有压力,可以理解。好在时下的导演,片子好坏,喜欢将宝押在演员的知名度上,其逻辑用公式表述为:“演员的名气=影片的成功”。怀胎中的《花木兰》,如今看来,也跳不出这个框框,目标锁定李宇春,无非是借她的人气,抬高《花木兰》的轰动效应。毕竟,李宇春的Fans,绝对数量相当可观,新《花木兰》卖座好不好,全看女一号的有没有卖点了。所以,可以不要演员的演技,只要演员的名气。此乃“导演之乐”。

  李宇春呢,歌唱得优不优,本人不是音乐人,作为门外汉不好评说。从媒体的评论看,恭维其歌技的远不如批评的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她在唱歌方面,还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在一个“歌而优则演”成为娱乐圈和演艺圈混杂的时代,“歌不优欲演”的歌星也大有人在。这些人,不看好“术业有专攻”,而是梦想成为“多栖明星”,靠“多种经营”保持风头。至于艺术本身的提升,则顾不了那么多。李宇春热衷《花木兰》,其实是借历史英雄出自己的名。至于说自己是否具备实力演好花木兰,恐怕考虑得不多。此乃“明星之乐”。

  然而,《花木兰》不是导演的《花木兰》,不是李宇春的《花木兰》,而是中国历史的《花木兰》、中国影视艺术的《花木兰》。“国有”性质,决定了重新拍摄《花木兰》,不能不对演员的演技提出较高的要求。遗憾的是,唐导“太有演技和经验也不太合适”的言论,这是一种影视自然主义的论调。笔者以为,这是一个十足的悖论。按照这种逻辑,拍摄电影,只要挑选特型演员,追求影片中主人公的形似足矣。电影艺术,真的低档到这个地步了吗?这显然是惟恐电影艺术不堕落的表现。这是“观众之愁”。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花木兰》中的花木兰,真的很中性?可见,演绎这几句诗句,真的不要演技和经验?我为唐导的言论忧心,对李宇春版的花木兰,感到怀疑。

  拍摄电影不是玩游戏,作为一种“遗憾的艺术”,最好事先少制造遗憾为好。


作者:刘海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