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加息总得“出其不意”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14:16 四川新闻网

  央行在加息问题上经常出其不意,不仅使得市场当事人无所适应,给现实的经济生活增加了不确定因素,也使得其加息政策效应弱化。因此,加强央行货币政策的公开性与透明性,不仅能够提高央行货币政策的正向效应,也能够增强央行货币政策的权威性。这是现代中央银行的一个基本要求。

  在美国这个市场经济发达、法律制度健全、历史数据连续的国家中,每当经济生活

发生一些大小的变化,都能够通过系统的经济数据反映或表现出来。根据这些数据,不仅美联储能够对市场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市场经济分析员也能够分析整个市场的未来走势和美联储可能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这样,市场就能够提前消化美联储可能出台的货币政策,提前把风险锁定在一定范围内。比如说,美联储最近的一次加息,基本上80%以上市场经济分析员都预测到了。美联储的加息政策一出台,市场反而反应平常。

  在中国,尽管央行对经济的影响可能不如美联储,尽管央行的独立性有多大仍然值得市场质疑,但是,近年来央行的每一次决策对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却不可小视。在这几年中,央行的任何一次决策举动都会激起国内外市场激烈反应。既然央行政策对社会经济影响这样大,那么对央行政策的事前了解和事前分析,应该是市场的题中之义。

  但是,对于中国央行来说,真实情况却不是这样。早些时候,由于金融政策完全由政府所主导,计划经济阴影犹在,加上市场行为主体(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对央行的货币政策不敏感,因此,市场的当事人对央行货币政策变化不会有多少反映。如2004年之前的10年里,央行连续降息9次,但居民的储蓄存款同样快速上升(当然还有其他原因)。

  最近这几年,随着金融市场化的程度提高,国内经济全球化上升,居民债务债权关系的变化,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敏感程度有所提高。但是,虽然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关注,市场分析员却无法根据公开的数据来分析国内央行货币政策的趋势,更无法预测央行政策何时出台,使用什么货币政策工具。在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调整时,央行出其不意还情有可原,但如果这种出其不意仍然不断出现,可能会弄巧成拙。

  今年以来,随着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过热,银行信贷快速上涨,国内房价不断飙升,市场预期国内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又会开始。当时,市场预期央行会动法定存款准备率,但实际上央行动的是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等。而当市场预期会调整银行利率时,央行却动了法定存款准备率。在上个星期,对于新公布的经济数据,市场广泛传说央行在短期内会加息时,央行却没有一点动静。甚至于央行有关负责人出来说,央行执行的货币政策都以宏观经济的运行为依据,是否加息目前无法透露。央行在货币政策决策上的暧昧态度,央行高层一直对加息问题避而不谈,而总是希望选择出其不意。我想,这与现行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是不相符合的。

  有人说,央行“出其不意”的做法显示了央行宏观调控艺术越来越成熟。但事实上,与美联储货币政策基本上公开透明相比,央行对加息的出其不意态度不仅不能表现出央行调控政策的成熟性与艺术性,反而对实体经济容易导致不良的影响。如将进一步刺激金融投机,引发更大通胀,使经济软着陆更难实现。上个星期国内股市出现狂泻4%就是对这种出其不意的加息传闻措手不及以至有些恐慌的反应。

  在最近的几次利率调整中,市场对央行的利率调整手法有不少质疑。每当市场出现加息或减息传闻的时候,央行管理层经常采取断然否认的做法。当人们确认不会出现利率变化的时候,央行却突然加息或减息,一方面使市场各方措手不及,同时也使央行自食其言。这种做法肯定会削弱央行政策的权威性而失信于民。

  一般来说,利率作为金融市场资金的价格,它的变化是金融市场最基本的行为。加息或降息也是金融市场运行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市场完全可以根据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情况来预测到何时加息、加息的幅度。央行在加息问题上经常出其不意,不仅使得市场当事人无所适应,给现实的经济生活增加了不确定因素,也使得其加息政策效应弱化。因此,加强央行货币政策的公开性与透明性,不仅能够提高央行货币政策的正向效应,也能够增强央行货币政策的权威性。这是现代中央银行的一个基本要求。(易宪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