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查查115人突击调动背后的“猫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12:00 光明网
陆志坚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今年在县长杨永晖离任前突击进行了115人的人事调动:10天之内使县里一批领导干部和退休干部的亲属吃上了“财政饭”,一批教师和医务人员圆了进城工作梦。(7月30日新华网)

  此事披露后,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甚至有群众称这是用“公权”还人情债。当然,此事也引起了甘肃省委组织部、天水市委的高度重视,并根据情节对杨永晖等人作出

了党内警告、停职检查的处理,被调动人员也已全部清退和回到原单位。对此,笔者在对甘肃省委能及时纠正这起严重违反组织、人事纪律事件叫好的同时,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在今年地方党委换届前夕,甘肃省委下发了“六项禁令”,其中一条就是“严禁在主要领导干部已经明确即将调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这也是组织、人事工作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条基本纪律。杨明知自己即将调离,却拿自己的政治生命作赌具,铤而走险地为某些人办理调动手续,这难道这仅仅是工作需要?其中有没有见不得人的“猫腻”?

  笔者注意到,这次突击调动的人员分四大块,即离退休老干部子女、县级干部家属子女、对甘谷县工作给予支持的有关人员嘱咐的调动、县教育系统借调人员和其他方面提出调动的人员。从人员调动范围看,有均衡权力的,有照顾关系的,但这只是少数。而绝大部分是托关系要求进县城或进财政拨款单位的,那么,这些人是如何托关系、走后门来达到目的的?

  可以说,这次突击调动的每一个人都是一封举报信。在当前跑官要官、收钱办事的官场潜规则下,“收人钱财,替人消灾”,收了别人的钱财没有满足别人的要求,总是惧怕“东窗事发”。何况,时下某些贪官十分讲“诚信”,只要收了钱就一定给办成事。滁州市原人大副主任陈兆丰便是如此,他“办不到或没法办的事情不收,领导或熟人托办的事情不收,嘴巴不严的人不收”。因而,杨抓住调走前的几天时间突击调动人员,会不会是兑现某些人的“所求”,很值得质疑。

  总之,115人的大面积调动,事情既十分突然,也十分蹊跷,作为熟知组织、人事纪律的杨永晖等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中有无“猫腻”,有关部门应该好好地查一查,而非一纸“检查”了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