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破解义乌神话(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6日01:21 重庆晚报

  

破解义乌神话(图)

  编者按:每年销售额高达近300亿元,每天采购人数超过20万,全球小商品价格将随之变化……这些便是义乌小商品城创造出的“义乌神话”。

  义乌市地处浙江中部,面积只有110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仅仅68万人。一个“小县

城”,如何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奇迹?重庆能从中学到什么?日前,本报特派记者深入义乌政府部门、民营企业、商品市场,试图破解“义乌神话”,以便为我市民企发展、政务环境、产业布局等提供借鉴。

  低租金吸引摊户

  如果你要逛义乌小商品城,最好坐商场专用的观光车。因为整个商场往返绵延5公里,经营面积高达260万平方米,若是徒步,可能走得脚发软。商场里面更是人山人海,直接从事经营的就多达20万人,仅清洁工和保安就有600多人。

  这么大一个商场,义乌是怎样做活的?义乌市委宣传部人士称,小商品城能够做到现在的规模,主要得益于政府当初让利给商城摊主,以低租金吸引商家入驻。所谓让利摊主,即指在义乌小商品城租一个摊位,只需要1万元人民币,如果你转手让给其他人经营,转让费就高达数百万元。

  只租不售便于调控

  义乌小商品城现有摊位5.8万个,如果按照义乌市目前的平均房价计算,这些摊位至少可以卖数百亿元。但当地政府并没有这样急于求成,一个摊位也没有对外公开销售。

  当地官员称,义乌小商品城的摊位只租不售,也是政府的一个发展策略。从国内很多市场来看,一旦把摊位卖了出去,如果摊主经营得不好,很快便会转向做其他生意,甚至通过层层转租,最后出现借摊位干违法违纪勾当,或是发生经济纠纷等矛盾。

  外来客同享市民待遇

  现在到义乌市听不到“外来人口”这个称呼,转而将“外来人口”改称为“新义乌人”。

  据了解,现在的“新义乌人”多达100万,高出当地户籍人口40余万。

  不仅是称呼上统一,在待遇上也进行了统一。比如,“新义乌人”可以像当地市民一样享受各种福利,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义乌袜”垄断重庆袜市

  本报讯重庆市民脚上穿着的袜子,绝大多数是由义乌生产。昨日,浙江省义乌市的民企老板们称,重庆袜子市场已被义乌的袜企垄断。

  翁荣金——浪莎控股董事局主席,以生产袜子在全球出名。据称,浪莎每年要生产数十亿双袜子,整个义乌有1400家袜子企业,生产2000多个品种的袜子,年产量高达40亿双。而这些企业中,浪莎的袜子在全国占了70%市场份额。义乌每年生产的全部袜子,占了全球袜子市场的三分之一。

  翁荣金称,重庆人每年穿的袜子,绝大多数都是由义乌生产的(如图)。他说义乌袜垄断了整个重庆袜子市场。重庆人每年要穿400万双浪莎生产的袜子。

  记者手记

  20多年只做一件事

  这两天在义务采访,我只有一个感觉——义乌在最近二十多年来,其实只做一件事情。这件事便是“以商带工”。

  所谓的以商带工,就是通过发展商贸业,带动工业的发展。现实证明,义乌以前是几乎没有工业的,直到小商品城初具规模,其工业才崭露头角。

  义乌的政府是在这样做。工业发展规划很多都是围绕小商品城的业态在进行,比如提出要把小商品城中“义乌造”的产品比例提高。这必然会进一步刺激工业发展。

  义乌的民企是在这样做。民企老板创业多数都是三步曲,先在小商品城或当地企业打工,学到技术后就搞销售,销售挣到了钱就开工厂。

  这种“二十年只做一件事”的精神,说白了就是一种长抓不懈、坚持到底的做事态度,就是一种敢拼敢闯、勇往直前的做事作风。

  重庆民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是不是也该学习义乌的经验呢?

  特派记者张彬/文图网络编辑:李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