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毁田卖土 10多亩良田变水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6日03:27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昨天早上,本报接到邛崃市夹关镇韩平村村民的热线反映称,该村部分村民在良田中私挖乱采白泥,卖给夹江、丹棱的瓷砖厂作原材料,大肆的开采使耕地遭到严重破坏。接到反映后,记者于昨天上午前往韩平村进行采访调查。

   现状 “半年10多亩良田被毁了”

  昨天上午11点20分,记者抵达韩平村时,发现有20多人在不同的稻田里挖土的挖土,运输的运输,将田里的白泥用手推车送到公路旁边,现场,快要成熟的稻子被踩得凌乱不堪。有村民告诉记者,韩平村的土与别的地方不一样,是白泥,书面语叫膨润土,是制作瓷砖的基本原料,所以,挖上来的土直接可以换成钱。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对记者说,村民卖土已经存在10年时间,主要出售给夹江、丹棱等县的瓷砖厂,还有一部分是卖给眉山的复合肥厂作原料,“10年间被毁坏的农田我们无法统计,国土部门曾查处过,不过从今年初开起,毁田卖土的风气又来了,短短半年多时间又有10多亩良田被毁了。”部分村民对此感到非常愤怒。

   痛心 “他们卖掉自己的未来”

  记者来到一处取土处,挖土的6个村民正在竹林边休息,旁边的一块稻田已经被挖出一个20平方米的深坑。“你们是不是来买土?”见到记者,一村民问。他告诉记者,一吨白泥目前的价格是30至40元,“如果你们要得多,这一亩多田可以全部挖给你,现在查得严,我们只有晚上加班加点地挖。”不过旁边的人很快发现记者并非来买土的,他们便拒绝继续和记者交流,快速地收拾好工具纷纷回家。

  村民与记者短暂的对话内容在韩平村村主任张兴志处得到证实,他告诉记者,毁田取土的村民一般都是悄悄进行,他们把土挖好运送到公路边,晚上10点至凌晨,外地买土的汽车就来装车运走,“他们白天来怕查。”张兴志说,村民一般都是取自家田里的土,“膨润土的开采层一般深1到3米,一亩田可以卖1万至2万元钱,所以村民在没有本钱的利益面前不顾一切地乱挖乱采,到目前为止累计有10多亩良田被毁。他们现在还没有明白,自己卖掉的是自己的未来。”

   气愤 “土地毁了,子孙将来咋办”

  韩平村良田被毁只是部分村民的短视行为,但他们的行为引起了其他村民的不满,张老汉对记者说:“现在把土地毁了,子孙将来咋办?”为何村民毁田取土的行为没有被制止?村主任张兴志告诉记者,2004年底,成都电视台曾将此事曝光,当地政府也曾下大力气整治过,“不想今年初又来了!”

  他说,今年3月和4月,村两委会先后两次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向邛崃市国土部门反映情况,国土部门也曾下来执法,“他们一晚上抓住3辆外地来的运输车,罚款共11万元。”但执法部门离开后,村民进行得更加隐秘,一般都是在半夜三更从事交易,“村两委没有执法权,我们也没有办法。”记者找到邛崃市国土局,该局监察科赵科长告诉记者,该局曾组织人进行了几次打击,由于韩平村位于邛崃与名山县的交界处,所以让夹关镇土地管理所进行巡逻保护耕地,“村民采用的是游击战,给查处带来了困难。”赵科长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禁止毁坏耕地行为。

   忧虑 遍布全村的水坑威胁孩子

  部分村民大肆毁田让大多数村民感到气愤,同时,取土产生的遍布全村的水坑已产生了安全隐患。今年3月,韩平村4组村民宋强龙3岁的儿子脱离家长的视线后,掉入家外的水坑中被淹死,孩子的死给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精神打击。

  村民告诉记者,从3月到7月,已有好几个孩子掉入水坑,幸好发现早没有造成死亡事件,但这些事故让有孩子的家庭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生怕有朝一日出现意外。张兴志对记者说,他们希望国土部门尽快加大打击力度制止短视的取土卖钱行为,“这一行为得到制止后,我们可以组织村民将那些水坑填埋了,把威胁全村孩子的安全隐患消除掉,同时又可在回填的地方种上庄稼。”对于该毁坏土地行为,有关单位如何处理,本报将继续关注。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 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取土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条规定 违反本法规定,占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报记者 邓晓洪 张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