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湘江边上祭英烈访英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6日08:39 南方日报

  湘江边上祭英烈访英雄

  慰问金首次发放,送给参加湘江战役老红军和为红军架桥的老人

  重走长征路喜愿传中国

  主办单位:南方日报战士报

  广东中旅广东双喜

  本报讯(特派记者/姜玉龙陶达嫔战士报特派记者/张磊峰通讯员/王坚)落日的余辉将界首湘江两岸涂抹成金色!72年前,就是在这条涨水时也仅30余米宽的静静江面,令从瑞金出发长征的红军将士几乎全军覆没!72年后,重走长征车队从贺州出发连续奔袭9小时、300余公里来到界首湘江边时,穿越70余年的震撼让每个队员肃穆而立。在拜祭湘江战役牺牲的红军英烈后,重走长征车队还看望了当年参加湘江战役的一位老红军及为红军架桥的老人。

  昨天一大早,迎着第一缕晨曦,重走长征车队从贺州出发赶往桂林。贺州郊区有段路正在整修,崎岖难行,沿途还看到了印有“救灾”字样的临时帐篷。

  在界首,县委宣传部负责人陪同车队看望了92岁的刘华祥。72年前湘江战役发生时,他与当地群众一起,协助红军架起四座浮桥,木板不够就把自己家房屋木板拆下来,使中央红军军委得以顺利过江。老人虽然耳朵有些背,但对当年发生的一切记忆犹新。重走长征车队送上了1000元双喜慰问金以及一些生活用品。刘老兴致很高,领着我们走到家里,小心翼翼地翻出了当年红军过江后写给他的证明书以及多年来各地重走长征的访问人士写满祝福语的留言本,并郑重地请我们在上面签名留念。队员们自发地给老人留下了慰问金,以表达心中的仰慕之情。

  在当年彭德怀指挥红军过江的三官堂,静静的江水无言地流淌,我们很难让眼前这静寂祥和的一幕和72年前血水染红江面的惨烈联系在一起,很难想象不宽的江水何以让3万余名身经百战的红军将士长眠于此。70年岁月的流淌依然未能让湘江战役对我们的冲击、震撼削减分毫。

  太阳落山后,桂东的天空依然明净。车队穿过泥泞的乡间小道,来到了兴安县护城乡上官村,看望了住在这里的88岁的老红军张育发。16岁参军时他还是红小鬼,在江西参军后,随红军长征一路打到湘江边,在全州黄沙河战斗中负伤被俘,因为年纪小而侥幸逃脱劫难,被当地百姓收养。40年后,在政府的帮助下,他才重新回到了生养他的江西,但亲人均已故去。

  接过重走长征车队送上的1000元双喜慰问金后,老人连声感谢。回忆起当年发生的一幕幕,老人指着自己身上被敌人飞机弹片击中后留下的伤痕,声音嘶哑、语调激昂地说:“当时我们夜晚行军,白天隐蔽。战斗时,我们喊着‘不怕苦不怕死’冲锋……”老人断断续续的回忆,将70年前的战争岁月拉到了我们面前。

  队员们纷纷表示,在湘江边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地方,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今天田野飘香的和平一幕,正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珍惜今天的和平,长征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此行让我们终生受益。

  明天车队将前往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碑园,拜祭在湘江战役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此外,队员还将前往国人耳熟能详的老山界。

  图:

  刘华祥老人与车队队员合影。本栏图均为吴伟洪王坚摄

  队员们争阅本报“重走长征路”报道。

  老红军张育发回忆湘江血战。

  刘华祥戴上车队的帽子,笑得像个孩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